明末危在旦夕,为何手握80万精兵的左良玉,却不肯出手援救

天下大势 ,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 仿佛已经成为了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 我国的历史悠久而深厚 , 这期间也经历了无数封建王朝的政权更迭 。 建国之初的兴隆 , 和亡国之痛的悲凉 , 总是能够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 , 给人以一种沧海桑田的苍凉震撼感 。 虽然我们没有亲眼见证一个朝代的兴旺衰败 , 但却可以从史书记载或是文学、影视作品中了解历史 。 几乎每一个大王朝覆灭之前 , 都会有视死如归的守城将士 , 还有零星赶来的护卫军 。 即使他们知道这注定是通往死亡的一场战斗 , 却还是会选择为国家的尊严誓死一搏 。
明末危在旦夕,为何手握80万精兵的左良玉,却不肯出手援救
文章图片
可在曾辉煌盛世的大明王朝即将覆灭之际 , 我们却没有看到这最后一场悲壮的战斗 。 虽然官员贪腐无为 , 明朝早已气数将尽 , 但是明朝的军队却仍旧绰绰有余 。 据说 , 在明末危在旦夕之际 , 左良玉手下还有80万的精兵 。 即使明朝覆灭的结局已成大势 , 但如果左良玉愿意出兵营救京城 , 明朝尚可还能支撑一段时间 。 可是为何左良玉宁愿看着李自成攻破京城 , 都不肯出手援救呢?这无疑让那些对明朝有着剧烈追思之情的后世人 , 对左良玉有着种种激烈的诟病 。 声称左良玉是背信弃义 , 亲手将大明王朝推向灭亡的罪人 。 那么此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是什么驱使着左良玉做出这样的抉择呢?
明末危在旦夕,为何手握80万精兵的左良玉,却不肯出手援救
文章图片
其实 , 左良玉也是有苦衷的 。 一方面 , 就是上文提到的 , 明朝的衰败已是历史必然的趋势 。 即使左良玉出兵 , 亦是强弩之末 , 无济于事 。 80万精兵听上去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 但左良玉的统帅能力并不出众 , 与李自成的大军拼搏 , 未必能够取胜 。 唯一起到的作用 , 就是只能延缓明朝的灭亡 。 况且 , 80万精兵只是对外的一个说词 。 其实左良玉真正能够指挥的部队 , 远远没有80万那么多 。 而且这些士兵的质量也匹配不上“精”一字 , 充其量也只是阵势浩大罢了 。 况且经常已经濒临覆灭 , 古代的交通又并不便捷 , 左良玉带兵奔波就需要一定的日程 。 可能赶到之后 , 京城就不复存在了 。
明末危在旦夕,为何手握80万精兵的左良玉,却不肯出手援救
文章图片
明末危在旦夕,为何手握80万精兵的左良玉,却不肯出手援救】另一方面 , 是崇祯对待将士的态度让人心寒 。 即使是明末的后期 , 也从不匮乏能勇善战的将军 , 可是这些将军誓死保卫国家 , 最后却落得个惨绝人寰的结局 。 如战功赫赫的明朝大将袁崇焕 , 在抗击清军的战争中屡屡获得大捷 , 令清军望而生畏 。 可最后却被魏忠贤的余党构陷袁崇焕叛国 , 再加上皇太极的煽风点火 , 明思宗愤怒之下将其打入牢狱 。 魏忠贤的余孽仍旧不罢休 , 不断进行挑唆离间 。 崇祯皇帝也缺乏一定的辨识能力 , 一代名将袁崇焕被枉死 , 被当众执行了凌迟之刑 , 何其决绝残忍 , 袁崇焕死后 , 他的家人也没能得到幸免 , 被流放千里之外 , 家产全部被没收 。 无独有偶 , 孙传庭也遭受到了同样的事情 。 不过孙传庭比袁崇焕的情况稍好一些 , 但也受了三年的牢狱之苦 , 期间可谓是受尽折磨 。 出狱之后 , 竟还得不到崇祯皇帝的信任 , 最终含冤战死 。 明末大将保家卫国 , 可最后却惹得一身罪名 。 前车之鉴 , 左良玉怎能不忌讳?
明末危在旦夕,为何手握80万精兵的左良玉,却不肯出手援救
文章图片
笔者认为 , 左良玉的做法并不是冷血无情 , 也不是将明朝推向最终深渊的罪人 。 俗话有:“百足之虫 , 死而不僵 。 ”在宦官的乱权 , 无尽的内斗与贪腐之下 , 明朝早已耗尽了最后一丝气数 。 即使还有残余的反抗力量 , 也只是困兽之斗罢了 。 左良玉纵有千般不是 , 也不是全部责任的承担者 。 崇祯皇帝也并不是造就明朝走向覆灭的罪魁祸首 , 他有心救国 , 可时代却把他局限在了明朝的终结时期 , 不得已背负了亡国皇帝 。 他有心作为 , 怎奈明朝的余孽仍旧频繁作乱 , 扰乱军心 , 进行无限的内斗 。 再加上叛徒的叛国 , 内部人齐心协力将一代王朝推向覆灭的深渊 。 又怎能全把责任怪罪到军队没能及时赶来救援呢?只叹大明从未让外国长期占据一寸领土 , 却还是栽在了自己人的手中 。 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