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腰疼、背疼、下肢无力,可能不是因为上了年纪,而是这种糖尿病并发症惹得祸

不久前 , 老糖友68岁的王阿姨 , 因为多汗、腰背部疼痛 , 双下肢无力有跌倒倾向 , 来就诊 , 王阿姨抱怨说:人老了 , 老胳膊老腿不中用了 。
经系统检查 , 王阿姨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胸椎压缩性骨折” , 与糖尿病关系密切 。
王阿姨急切地问:骨质疏松为什么和糖尿病有关系 , 这病能治吗?
本文为您详细解答这些问题!
骨质疏松症和糖尿病的关系
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 , 是一种以骨量低 , 骨组织微结构损坏 , 导致骨脆性增加 , 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
糖尿病病友更容易患骨质疏松症 , 这是因为长期高血糖会损害骨质量 , 骨质疏松也是一种糖尿病并发症 。
无论是否有糖尿病 , 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明显增高 , 女性尤为突出 。
经常腰疼、背疼、下肢无力,可能不是因为上了年纪,而是这种糖尿病并发症惹得祸
文章图片
治疗骨质疏松症 , 不是补钙那么简单!
骨质疏松患者需定期到医院检查血钙和维生素D水平 , 适当口服补充钙片、维生素D 。
需要强调的是在专科医生的评估下 , 千万不要“一钙了之” , 在医生的评估下 , 适时启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 , 以及其他制剂类药物 。 其中骨吸收抑制剂又包括双膦酸盐(静脉制剂一年只用打一针 , 也有口服的)、地舒单抗(一种半年皮下注射一次的药物)、活性维生素D及类似物(刚上市的艾地骨化醇改善身体钙吸收 , 抑制骨吸收同时还能促进骨形成)、降钙素、雌激素、选择性的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 。 骨形成促进剂就是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特立帕肽) , 有进口的复泰奥还有我们自己的民族产业深圳信立泰研发生产的欣复泰 。
出现这3个症状 , 提示发生骨质疏松
1.疼痛: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 。 疼痛通常在翻身时、起坐时及长时间行走后出现 , 疼痛与活动关系密切 , 多在久坐、久站、久卧、劳累后出现 。 用力咳嗽、大便时加剧 , 夜间或负重活动时疼痛也加重 , 并可能伴有肌肉痉挛 , 甚至活动受限 。
2.易骨折:常见部位为椎体(胸、腰椎) , 髋部(股骨近端) , 前臂远端和肱骨近端;其他部位如肋骨、跖骨、腓骨、骨盆等部位亦可发生骨折 。 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后 , 再骨折的风险显著增加 。
随着骨质变差 , 生活中打个喷嚏、弯腰拎个水壶 , 就可能骨折 。 我往往叫这类患者为玻璃人、瓷娃娃碰不得 。
3.脊柱变形:变矮、人体的躯干由脊柱支撑 , 当椎骨支撑强度降低 , 承重机能便随之减退 , 就会出现变矮的情况 。
另外 , 脊椎难以负荷机体压力 , 还会变形 , 造成脊椎前倾 , 形成驼背 。
经常腰疼、背疼、下肢无力,可能不是因为上了年纪,而是这种糖尿病并发症惹得祸
文章图片
日常生活中 ,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 , 今年中国的主题是:“巩固一生 , 赢战骨折” , 倡导各年龄段的人群关注全生命周期骨骼健康——18岁以前通过营养+运动 , 活力骨骼;
18-40岁保证日照 , “D”造骨骼;40-65岁骨量筛查 , 防患未然;65岁以上预防跌倒 , 避免骨折 。
以下4个方法 , 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 。
1.注意饮食营养
饮食中 , 足量的钙和蛋白质非常重要 。 建议每天喝250毫升纯牛奶 , 轻松就可补钙300毫克 , 同时补充优质蛋白;
深绿色叶菜 , 比如菠菜、芥蓝等 , 也富含钙 , 但食用前最好用水焯一下 , 将草酸去除 , 以免影响钙的吸收 。
2.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是补钙的“助推剂” , 日常可吃些深海鱼、蛋黄等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