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4|本土创新药从无到有的崛起

健康时报采访人员王振雅
阅读提要:
“一个月都挣不到1万 , 算了不治了 。 ”昂贵的天价药 , 老百姓用不起 , 致盲的命运无法改变 。 10年前 , 不少像杨宁(化名)一样的患者选择放弃治疗 。 10年后的今天 , 杨宁治疗黄斑变性的自费每月最多400元 。 “看得起病”是杨宁现在最大的感受 。
PD-1药物于4年前引入国内 , 年治疗费超30万元 , 让许多老百姓望尘莫及 。 如今 , 国产PD-1药物报销后年治疗费在2万元以下 , 更多的癌症患者用得起PD-1药物 。
从无药到有药 , 从买不起到用得上 , 从审评审批速度加快到医保谈判降价 , 十年间 , 中国创新药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 。 越来越多的新药、好药上市 , 惠及中国百姓 。
看病负担减少 , 得益于国产新药的上市
“非凡十年”4|本土创新药从无到有的崛起
文章图片
百济神州研发中心的团队 。 百济神州图
“有一种病是穷病 , 人老了 , 瞎就瞎了吧 , 不浪费钱折腾了 。 ”这是不少黄斑变性老年患者的无奈选择 。
2018年2月 , 刚过60岁生日的杨宁(化名) , 发现自己看东西扭曲变形 , 也成为了黄斑变性患者之一 。 这一疾病是公认的“致盲杀手” , 曾是国际眼科界公认的最难治疗的眼科疾病之一 , 在2006年之前无药可医 。
2006年诺华研发的雷珠单抗问世后 , 让该疾病有药可医 。 2012年 , 雷珠单抗进入中国 , 以9800元/支的价格垄断中国市场 , 每月注射一次 , 一年治疗费用近12万元 。
在我国 , 60岁以上人群该病患病率达13.5% , 80岁以上患病率高达23.5% 。 若不及时治疗 , 80%的患者可能在2~3年内失明 。
“一个月都挣不到1万 , 算了不治了 。 ”昂贵的天价药 , 老百姓用不起 , 致盲的命运仍无法改变 。 10年前 , 不少像杨宁一样的患者选择放弃治疗 。
10年后的今天 , 杨宁治疗黄斑变性的自费每月最多400元 。 “看得起病”是杨宁现在最大的感受 。
那么医药费是如何降下来的?看病负担减少 , 首先得益于国产新药——康柏西普的上市 。
康柏西普是“me-better”的创新药 , 疗效不差于雷珠单抗 , 而且只需三个月给药一次 。 2013年 , 康柏西普上市价格为6800元 , 打了一场漂亮的“中国制造”反击战 。 3年后 , 仍有10年专利保护的雷珠单抗 , 主动降价2600元/支 , 虽然三个月的所需费用仍比康柏西普高 , 但创新药康柏西普倒逼进口药降价 , 打破了原研药国外专利期内不降价的历史 。
从此 , 国产主导市场价格 , 受益中国老百姓的故事越来越多 。 无论是PD-1药物还是TKI靶向药 , 越来越多国产创新药的上市获批 , “做中国人吃得起的新药” , 中国制药人的理想正得以逐步实现 。
康柏西普价格每年仍在下降 , 而后就是医保的作用 。 2017年第一次医保谈判 , 降价17%到5550元/支;两年后第二次医保谈判 , 降价25%至4160元/支;2021年第三次医保谈判 , 再降价17%到3450元/支 。
根据各地医保报销50%~70%的比例 , 以最低报销50%计算 , 使用一支康柏西普 , 患者自费支付1150元 , 3个月注射一次 , 平均算下来一个月治疗费不足400元 。
新药审批加快 , 进医保提速
“非凡十年”4|本土创新药从无到有的崛起
文章图片
历时12年 , 李进教授研发的呋喹替尼 , 成为首个登上《JAMA》杂志的中国原创新药 。 健康时报网图
2021年审评通过47个创新药 , 再创历史新高 。 47个看似不多 , 却极为不易 。 《2021年度药品审评报告》给出这样的结论——我国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