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骂人无数,所向披靡,但也被这个人骂了半辈子

文/刘诚龙
大家都知道 , 鲁迅以“骂人”著称 , 从政界、军界 , 到学界 , 几乎被他骂了个遍 。 但很少有人知道 , 其实有一个人骂鲁迅也骂得很厉害 , 让人叹为观止 。
这个人 , 名叫苏雪林 。
鲁迅骂人无数,所向披靡,但也被这个人骂了半辈子
文章图片
苏雪林比鲁迅小16岁 , 虽然同时代 , 但不同辈分 , 两人没同过事 , 按理说 , 他俩是没有什么利害冲突的 。 然而 , 自鲁迅覆盖“民族魂”的挽幛永远离开世界后 , 苏雪林就开始了骂鲁生涯 , 其语言之尖刻 , 立场之坚定 , 谩骂之长久 , 被称为“骂鲁第一人” 。
鲁迅骂人无数,所向披靡,但也被这个人骂了半辈子】以阶级斗争而言 , 鲁迅不能称为极端革命者 , 苏雪林也谈不上是极端反革命 , 两人为什么如此交恶?好像也找不出一个标志性事件来 , 苏雪林出道之初 , 本来是特别崇拜鲁迅的 , 称得上是鲁迅的粉丝 , 由崇鲁一变为反鲁 , 起因之细小 , 让人不敢相信 。
1928年 , 苏雪林在文坛崭露头角 , 是年7月7日 , 北新书局的老板李小峰组织了一次作家派对 , 受到邀请的有文坛宿将鲁迅、林语堂、郁达夫 , 也有文学女青年苏雪林 。 苏氏此时借了成名作《绿天》赢得盛誉 , 也赢得尊严 , 却不料 , 林语堂将其引到鲁迅面前时 , 苏氏伸出了纤纤素手 , 准备与偶像亲密接触 , 鲁迅却没有伸出手来 , 只是朝她点了点头 。 场面突然变得尴尬起来 , 苏雪林脸上泛红 , 林语堂也面上发窘 。
鲁迅与苏雪林的“握手门事件” , 让苏雪林永远关闭了她对鲁迅的崇拜之门 。 鲁迅新故 , 按说可以忘却恩怨了 , 人都死了 , 还说什么呢?苏雪林却不惜犯了不对亡灵说不是之忌 , 写了《致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 , 专攻鲁迅“私人行为” , 谩骂的调门相当高 , 连苏氏的老师、鲁迅的论敌胡适也觉得过火 , 劝她“旧文字的恶腔 , 我们应该深戒” 。
而苏雪林莫说深戒 , 浅戒也不戒 , 从此拉开了其半生骂鲁生涯 , 骂鲁迅是“诚玷污士林之衣冠败类 , 二十四史儒林传所无之奸邪小人” , 刻薄之极 , 无出其右 。
鲁迅骂人无数,所向披靡,但也被这个人骂了半辈子
文章图片
抛开阶级斗争的宏大叙事 , 从人的性格弱点来看 , 上世纪学界大家之间的人群撕裂 , 也是不可忽视的大因 。 苏雪林与鲁迅 , 其中固然有政治与思想立场因素 , 但其个人性格也不可小觑 。 在苏鲁之间 , 苏雪林的小家子气毕现无遗 , 而其他大家呢?是不是都是胸怀宽阔?也很难说 。 比如鲁迅与顾颉刚由朋友而成怨怼 , 也让人不胜唏嘘 。
鲁迅与顾颉刚之间 , 没有根本利益冲突 , 好像也没有政治立场的对立 , 顾先生是历史学家 , 对政治没啥兴趣 , 一生都把自己投入故纸堆里 , 一个纯粹的学者 , 而他与鲁迅虽没闹到你死我活 , 却也是有你无我 。
他俩原先同在厦门大学当教授 , 也算是同事 , 但后来 , 谁也不愿意与谁对面 , 你见不得我 , 我也见不得你 。 鲁迅离开厦门大学 , 到了中山大学去当教授 , 一个很大的起因就是不愿与顾共事 。 可是冤家路窄 , 鲁迅前脚刚离开厦门到中山 , 顾颉刚后脚也就跟了来 。 结果鲁迅对学生说:“顾颉刚来了 , 我立即走 。 ”连饭碗都不要了 。
不但如此 , 两人还闹得要上公堂 。 鲁迅在给章廷谦的信中说:“当红鼻﹙鲁迅对顾的蔑称﹚到粤之时 , 正清党发生之际 , 所以也有人疑我之滚 , 和政治有关 , 实则我之‘鼻来我走’ , 与鼻不两立 , 大似梅毒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