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港股医疗板块历史性回调下,创新企业如何选择上市路?

来源丨21新健康(Healthnews21)原创作品
作者/季媛媛
编辑/徐旭武瑛港
图片/图虫
A股、港股医疗板块历史性回调下,创新企业如何选择上市路?
文章图片
近日 , 港交所数据显示 , 深圳市精锋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股书变为失效状态 。 因公司未能在港交所规定的招股书六个月有效期内通过聆讯 , 此次冲刺港股上市折戟 。
值得关注的是 , 港交所目前还有20多家医疗领域公司正在等待聆讯 , 若不能及时通过聆讯 , 截至本月末 , 业聚医疗、新光维医疗、中国口腔医疗、英诺伟医疗、美丽田园、梅斯健康等公司的招股书也将超过六个月有效期变为失效状态 。
一边是大量医疗健康行业企业扎堆冲刺港股IPO , 一边是医疗健康板块持续下行 。 近一年来 , 对港股、A股市场的医药投资者来说 , 都是个艰难的阶段 。 据Wind数据 , 港股医疗板块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 , 调整尤其猛烈 ,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这波调整中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HSHCI)最大跌幅达到67.57% , 已经跌超2019年医药行业行情启动之初的位置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反映恒生综合指数里主要经营医疗保健业务成份股公司的表现 。 该指数囊括了香港上市的医疗保健公司 , 成份股主要覆盖了医药行业各细分板块 , 包括制药、生物科技、医疗保健技术、医疗保健提供商与服务、医疗保健设备与用品、生命科学工具和服务等 。
得益于18A新政的推出 , 近年来港股生物科技公司快速增加 , 2018年以来新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总市值在医疗保健行业中的占比也持续上升 。
面对历史性调整 , 港股医疗板块后市将如何整体性修复?目前的市场表现是否会影响计划或正在排队IPO的企业信心?
为进一步提升香港作为全球创新产业公司首选上市地点的地位 , 近日香港联交所正式刊发咨询文件 , 建议扩大香港现有上市制度 , 允许特专科技公司来港上市 , 并就此征询公众意见 。
在业内人士看来 , 咨询文件此次设立的特殊上市制度 , 目的是为了促进和便利更多的特专科技公司进入香港市场 。 有利于拓展香港市场的投资机遇 , 丰富香港上市公司类型 , 使港股市场更加多元化 , 进一步增强香港资本市场的竞争力 。
有创新药企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表示 , 从整个大环境来看 , 近一年在资本寒冬、估值下调的形势下 , 企业上市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 但不得不说 , 上市与否对于公司策略本身影响并不是很大 , 而上市后整个公司的视野也会发生变化 , 存在各种形式合作的可能性 。 但创新研发始终是研发型企业的立身之本 , 推进产品上市也是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 资本市场起的是“添砖加瓦”作用 。
“例如癌症新药开发 , 一般都是从末线治疗开始验证 , 一旦成功了才往二线、一线用药推进 , 但如果有充裕的开发资金 , 一方面是临床试验推进速度加快 , 另一方面也可以选择更早期的标准疗法对标 。 最近几年 , 国内政策和资本哺育了一批创新研发企业 , 未来将有越来越多企业符合上市基本条件 。 至于此次港股新政带来的效应还需要看今后几年市场的表现 。 ”该药企高管说 。
新政能否助推医疗板块反弹?
此次港交所在咨询文件的建议中提到 , 上市制度将有助吸引区内 , 甚至全球来自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 , 及新食品及农业技术的特专科技行业的公司来港上市 。 连同香港与内地的股票互联互通机制 , 若企业通过此建议中的机制上市 , 便可更便利地接触内地投资者 。 此外 , 也咨询文件也建议未商业化的公司须每年在上市文件中披露产品的关键阶段和里程碑 , 并其后在中期报告和年报也要提及商业化时间表和进展作为最低门坎 , 以有助投资者了解这些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