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脑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新添中国证据

医学|脑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新添中国证据


近日 , 《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了一项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焦力群教授团队牵头 , 联合国内8家医学中心共同完成的“中国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CASSISS研究)” 。
该研究历时10年、采用中国数据为全球脑血管狭窄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中国方案 。 研究认为 , 在优化患者人群和术者经验等条件下 , 对于重度脑动脉狭窄的患者 , 支架联合药物治疗在预防卒中或死亡方面 , 与单纯药物治疗相当 。
约82.6%的脑卒中为缺血性脑卒中 , 常见类型是脑梗死和短暂性缺血发作 。 对于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脑血管狭窄的治疗 , 支架置入术等血管内治疗一直被视为有潜力的二级预防手段 。 但是 , 全球仅有的两项对比支架与单纯药物治疗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SAMMPRIS和VISSIT的研究结果显示 , 支架治疗具有较高并发症 , 比单纯药物治疗更差 。
近年来 , 国内外多个前瞻性登记研究、真实世界研究均显示颅内动脉支架是安全的 , 并发症风险仅为2.0%~4.3% , 与SAMMPRIS研究的14.7%形成鲜明的反差 。
脑动脉狭窄是亚洲人特有的高发疾病 , 其治疗手段尚缺乏基于国人数据的高质量证据 。 为提供中国证据 , 在科技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支持下 ,有关人员开展了CASSISS研究 。
CASSISS研究是目前全球第三个、中国和亚洲第一个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 共纳入了380例患者 。 研究人员对患者选择标准、手术时机、医学中心容量等进行了优化 , 认为对于重度脑动脉狭窄的患者 , 支架联合药物治疗在预防卒中或死亡方面 , 与单纯药物治疗相当 。
综合该研究和既往研究的结论 , 脑动脉狭窄患者如出现一过性或者持续的脑缺血症状 , 如单眼黑矇、肢体无力或言语不清等 , 应进一步评估脑血管情况 。 如果脑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0% , 即为重度狭窄 , 可首先尝试药物治疗 。 如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 可尝试血管内介入治疗 。 该研究结果建议 , 血管内治疗应在症状出现3周之后进行 。
【医学|脑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新添中国证据】《医学科学报》 (2022-10-21 第6版 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