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证无寒?小脑萎缩中医从脾肾阳虚论治

历来许多医家认为“痿证无寒” , 宗“五脏有热”而致痿之说 , 实在是只知其一 , 不知其二 。
诚然 , 小脑萎缩诸痿症因为湿热、燥热、阴虚等所致者颇多 。 殊不知寒湿、阳虚亦可致痿 , 而这种情况在“行气阳明汤”医生组接诊过程中并不少见 。
所以 , 温经散寒的药物在治疗寒湿、阳虚致痿时不可不用 。
阳化气、阴成形 , 阳虚则无力化生阴精 , 肢体筋脉失其温煦濡养 , 而寒湿得相乘之机 , 所谓“两虚相得 , 乃客其形” 。
痿证无寒?小脑萎缩中医从脾肾阳虚论治
文章图片
以患者方某印证 。
男 , 43岁 , 长途客车司机 , 深夜回归 , 翌日晨起 , 猝然发作四肢痿软而仆倒 。
当地医院以“低血钾”治疗罔效 。 四肢软弱 , 步履艰难已半年有余 。
来我处就诊 。 患者全身乏力 , 面色白,头晕目眩 , 腰酸肢软 , 双膝腱反射消失 。 触之冰凉 , 双下肢痛觉消失 。 小溲清利 , 便秘三日未行 , 而腹无所苦 。 舌质淡 , 苔白薄滑 , 舌边有齿痕 , 脉沉迟而弱 。
辨证为寒湿致痿 。 予“行气阳明汤”加味 , 月余 , 症情趋好转 。
“行气阳明汤”医生组认为痿证的形成 , 其病因有内外之分 , 内因多因正气亏虚 , 脏腑不足 , 阴血亏损 , 肌肉筋脉失养所致 , 是以阴虚致痿 。
但同时 , “行气阳明汤”医生组主治医师褚尊贵大夫也强调阳虚致病者临床亦颇多见 。 如前面所举患者方某 。
阳气虚弱 , 温化失职 , 无以温煦皮毛、肌肤、腠理等 。 阴血化生乏源 , 津液无以输布 , 阳失阴柔 , 无以养筋 , 久则成痿 。
痿证无寒?小脑萎缩中医从脾肾阳虚论治】“行气阳明汤”医生组将“痿证有寒”的相关研究应用于临床实践相对较早 。
痿证无寒?小脑萎缩中医从脾肾阳虚论治
文章图片
褚尊贵大夫对其曾有详尽的论述:
“生理上 , 阴阳互根互用 , 阴精的化生 , 必有赖于阳气推动 , 无阳则阴无以生 。 同样 , 阳气的生成 , 亦赖阴精的奉养 , 无阴则阳无以化 。 所谓:“孤阴不生 , 独阳不长” 。
而在病理上 , 阴亏日久必损阳气 , 阳气长期不复 , 必及阴血 。 痿证的发生与发展亦不例外 , 阴虚之痿 , 久之不愈 , 必然伤及阳气 。 阳虚之痿 , 阳气不生 , 久则影响阴精化生 。 因此 , 临床治痿 , 应视阴虚、阳虚孰轻孰重 , 权衡或补阴、或补阳、或阴阳并调 , 决不可执泥一端 , 一味滋阴 , 无视扶阳 。 ”
所以 , 痿证因于阳虚者 , 治疗上 , “行气阳明汤”医生组强调不仅要扶脾阳 , 还要温肾阳 。 肾阳得温 , 脾阳得助 , 水谷得运 , 精微得布 , 则痿证可愈 。
要严格辨证论治 , 分清寒热 , 有寒者多见于病情较久的患者 , 热者当清 , 寒者必温 , 切不可拘泥于“痿证无寒” 。
同时当注意治疗过程中寒象之轻重变化以及寒热转化 , 如见口干喜饮、面赤身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等 , 当立即停药或减量 , 切忌因温药过重致耗阴伤血 。
另外 , 要在温补脾肾时 , 注意调理脾胃 , 并注重脾肾的先后天关系 , 肾为先天 , 脾为后天 , 二者相互滋生 , 阳虚痿证皆有阳微阴乘之患和灶冷火衰之苦 。
痿证无寒?小脑萎缩中医从脾肾阳虚论治
文章图片
仍以患者方某为例 。
该患者虚实夹杂 , 肾气亏虚 , 脾胃虚弱 ,
“行气阳明汤”医生组治疗以补益脾肾 , 守中复阳 。
尽管该患者病情复杂 , 然而诸症关键在于中焦枢机不利 , 致气机升降失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