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故里缕缕挂面晒出幸福模样

本文转自:安徽商报
包公故里缕缕挂面晒出幸福模样
文章图片
本报讯(邢单清林亚倩)金秋十月 , 艳阳高照 , 在肥东县包公镇小包社区 , 田间地头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 , 房前屋顶细如琴弦的挂面洁白通透 。
在肥东 , 素有秋冬时节吃挂面的习惯 。 同时 , 与挂面有关的美食也不少 , 像挂面圆子、泥鳅挂面等 , 深受百姓喜欢 。 手工挂面口感筋道 , 挂面圆子油润弹牙 , 成为无数肥东人心中最记挂的美食 。 细如琴弦的特色 , 让泥鳅挂面鲜美爽口 , 成为食客来肥东品尝包公家宴的必选佳肴 。
美味源于原材料的高品质 。 不是流水线化的产出 , 而是手艺人的辛勤制作 。 手工挂面是如何制作的呢?包公镇小包社区黄其维夫妇展现了制作过程 。 制作挂面 , 要经过和面、揉面、醒面、摊开、划条、盘条、上竹、拉升、上架、拉面、晾晒等18道工序 , 不仅费时费力 , 还很讲究技巧 。 提起手工挂面的制作过程 , 黄其维如数家珍 , 细细介绍了他制作挂面的“历史” 。
黄其维16岁时就跟在父亲身后 , 学习手工挂面的制作技艺 , 如今已有53个年头 。 这对老夫妻每天下午两点开始和面 , 夜里12点上条(把和好的面挂到面筷上) 。 早晨七八点随着太阳升起 , 将挂面晾晒到房前 , 一直晒到中午 。
黄其维夫妇制作手工挂面不仅传承了父辈的手艺 , 同时也实现了家庭的创收 。 从每年8月份开始 , 他们会在闲时制作挂面 。 到了年底 , 可以为家庭增加一万多块钱的收入 。
包公故里缕缕挂面晒出幸福模样】手工挂面不仅仅是一道美食 , 更是一种传承——传统手工技术的传承 , 勤劳优良品质的传承 , 幸福温暖亲情的传承 。 丝丝缕缕的挂面 , 晒出的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劳动人民幸福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