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刊发中国研究,将迅速影响全球卒中治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结合此前各类研究 , 明确了强化降压方案并不可取 。
撰文|凌骏
10月28日 , 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发布了“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后强化降压治疗研究”(ENCHANTED-2/MT)第一阶段研究成果 , 并于同日由共同主要研究者克雷格·安德森教授在第十四届世界卒中大会(14thWorldStrokeCongress)上面向全球公布 , 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轰动 。
该研究由中澳学者团队共同领衔 , 针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再通后 , 患者血压管理目标值不明确的重大临床问题 , 研究发现 , 强化降压治疗(收缩压<120mmHg)组患者临床预后差于中等降压治疗(140-180mmHg)组 , 为取栓后的血压管理确定了目标值下限 。
《柳叶刀》刊发中国研究,将迅速影响全球卒中治疗
文章图片
“目前全球有相当一部分临床医生 , 倾向于在取栓血管再通后对患者进行强化降压 , 甚至将收缩压降到120mmHg以下 。 ”研究共同第一作者 , 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中国)卒中项目部主任宋莉莉博士表示 , 而作为迄今为止该领域规模最大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 ENCHANTED-2/MT研究明确了“强化降压(目标值<120mmHg)”对患者是有害的 。
“本次结果将迅速影响全球卒中治疗的临床实践 。 ”研究共同主要研究者 , 通讯作者、长海医院脑血管中心主任刘建民教授告诉“医学界” , “研究提供了确凿的、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 , 有望改写指南 , 让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预后 。 ”
ENCHANTED-2/MT , 或将改写全球指南
ENCHANTED-2/MT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盲态终点评估、随机对照研究(RCT) , 由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立项 , 上海长海医院和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中国)联合发起和执行 。
2020年7月20日至2022年3月7日间 , 研究团队在全国44家医院招募了816名18岁以上 , 取栓再灌注后收缩压升高(>140mmHg , 持续>10min)的大血管闭塞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
筛选后 , 其中407人被分配至强化降压组 , 经降压治疗后24小时平均收缩压为121mmHg , 409人则进行中等降压治疗 , 平均收缩压为143mmHg 。
《柳叶刀》刊发中国研究,将迅速影响全球卒中治疗
文章图片
通过改良Rankin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 , 结果显示 , 强化降压治疗组的预后评分显著差于中等降压治疗 , 优势比为1.37 。
《柳叶刀》刊发中国研究,将迅速影响全球卒中治疗
文章图片
术后7天 , 强化降压组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或死亡的风险 , 高于中等降压治疗组 , 优势比为1.53 。 90天时 , 强化降压组中有212名(53%)患者出现中至重度残疾或死亡 , 相比之下 , 中等降压组为159人(39%) 。
在所有90天后存活的患者中 , 强化降压组的功能预后和生活质量也明显差于中等降压组 , 中至重度残疾患者的比例分别为43%和28% 。 同时 , 在与活动能力相关的生活质量方面 , 随访过程中 , 强化降压组的评分也低于中等降压组 。
《柳叶刀》刊发中国研究,将迅速影响全球卒中治疗
文章图片
每年至少可以挽救50000名患者
ENCHANTED-2/MT的研究结果 , 关系到全球每年数十万接受取栓的卒中患者 。
卒中 , 又称“中风”、“脑卒中”等 , 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 其中 , 由于脑血栓造成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俗称“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 , 约占我国卒中的四分之三 。 而溶栓或取栓 , 就是指通过药物或介入手术的方式 , 为患者“疏通血管” 。
从2015年起 , 对发病时间小于4.5小时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 , 学界推荐采用溶栓后再取栓(桥接取栓)的标准治疗方法 。 2020年5月 , 由长海医院刘建民教授团队牵头组织的DIRECT-MT研究登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 在全球范围内首次证实了对于此类患者 , 直接取栓的效果不亚于桥接取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