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受挫与放弃的微观机制,自我保护还是自我超越?

研究发现受挫与放弃的微观机制,自我保护还是自我超越?】新研究发现 , 放弃或认输是大脑中一种特殊机制起作用的结果 , 该机制能够使大脑自身化学成分保持平衡并维持正常的精神状态 。 了解大脑运作的机制 , 有助于突破自身限制 , 实现自我意识对情感和行为更强大的控制 。
研究发现受挫与放弃的微观机制,自我保护还是自我超越?
文章图片
之前的研究已发现 , 人们在“追求”某种回报的时候 , 不论是有形的金钱、食物、生理上的满足 , 或是抽像的爱情或权力 , 大脑都在产生一种叫多巴胺(dopamine)的成分 , 让人感到快乐 。
这也正是驱动大部分人每天生活的动力 , 在追求各种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 然而很多目标很难达成 , 这时就会给人造成痛苦 。
近期发表在前沿杂志《细胞》(Cell)上的研究发现 , 大脑作出放弃或认输的决定 , 是另一种化学物质痛敏素(nociceptin)分泌的结果 。 痛敏素是抑制多巴胺的化学成分 。
研究发现受挫与放弃的微观机制,自我保护还是自我超越?
文章图片
这份研究拿老鼠进行实验 , 让它们发掘和舔舐藏在角落里的糖块 。 开始难度很低 , 老鼠纷纷尝试并成功舔到糖块 。 随着实验者增加获取糖块的难度 , 最终所有的老鼠都放弃了挖掘糖块的行为 。
此时 , 实验者观测到老鼠大脑中痛敏素神经元处于最活跃状态 。
研究者称 , 这显示痛敏素的分泌是机体寻求自我平衡和实现保护的机制 。 比如在野外的环境中 , 不停地进行危险的活动会导致身体受伤或死亡 。 大脑评估风险和难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 这种机制将分泌抑制多巴胺的成分 , 阻止机体在“寻求回报”的路上继续前行 。
研究者认为 , 这项发现对帮助抑郁症和上瘾等精神类疾病都有重要意义 。
研究发现受挫与放弃的微观机制,自我保护还是自我超越?
文章图片
对当代医学来说 , 了解机体的运作有助于利用药物帮助大脑实现这些化学物质的平衡;不过 , 如果能从自身着手 , 利用自我意识实现平衡 , 也许就实现了“自我超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