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村:打造田园乡村“文艺范儿”

本文转自:广西新闻网
广西新闻网北流10月31日讯(采访人员杨思悦)建设好生态又宜居的美丽乡村 , 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大的任务 。 跟随考察团 , 采访人员来到木棉村 , 在这里 , 书馆、茶馆、柴窑手工作坊等乡土元素融入青青翠竹 , 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竹林田园风 。
木棉村:打造田园乡村“文艺范儿”
文章图片
木棉村竹园 。 采访人员杨思悦摄
木棉村:打造田园乡村“文艺范儿”】木棉村位于玉林北流市西埌圩镇的东面 , 南接324国道 , 西接工业大道 , 交通十分便利 。 全村辖19个村民小组 , 总面积3.64平方公里 , 总户数1289户 , 总人口6858人 。 2019年 , 北流市西埌镇党委、政府整合项目资金 , 聘请专业乡村设计团队 , 对村庄进行科学规划和改造 , 因地制宜打造木棉村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示范点 。 在重点保护古建筑的同时 , 挖掘自然竹林的特色 , 多方面开展改造和修复工作 , 将保留完好的房屋打造成共享农庄、图书馆、艺术工作室等 。 历时两年 , 木棉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2021年10月 , 农业农村部对“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进行公示 , 木棉村名列其中 。
曾经破旧的泥砖房经过加固翻修 , 变成一家陶艺体验馆——“圭江陶社”手工作坊 。 在这里 , 游客们不仅可以参与陶瓷制作 , 还可以体验、传承古老的柴窑技艺 。 架上展示着精心制作的柴窑陶瓷产品 , 样式精美 , 品种多样 。 在传统龙窑的基础上改进窑炉的构造 , 再配合上码装 , 烧制时能出现灰烬伴随火焰舞动游走的神奇景象 , 最终在裸烧的陶瓷上形成千变万化的釉面效果 , 使作品兼具功能及艺术美感 。 “目前陶舍主要是出品柴烧陶品 , 也对外迎接陶瓷爱好者到这里来创作 , 同时也承接一些单位和个人的预定业务 。 ”作坊负责人李金远说 。
木棉村:打造田园乡村“文艺范儿”
文章图片
圭江陶社 。 采访人员杨思悦摄
木棉村:打造田园乡村“文艺范儿”
文章图片
柴窑陶瓷产品 。 采访人员杨思悦摄
沿着竹林继续前进 , 来到“木棉音乐吧”改造而成的“印象木棉” 。 四周水流、小桥、大水车环绕 , 这座充满设计感的转折式平房就藏在一片绿色中 , 通透明亮的大落地窗 , 房子里面的涂鸦、高脚桌子跟椅子 , 跟景色相得益彰 。 和朋友在此聚会、绘画、写生 , 偷得浮生半日闲 。
电商小院坐落在竹林内初心课堂旁边 , 经过就能看到明亮的窗户旁陈列着一排排的扶贫特色产品 。 电商小院里面总共囊括了北流市22个乡镇的扶贫产品 , 并且聘请网红来直播带货 , 产品在扶贫网站上可以查找购买 , 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和“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 是圭江陶社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营利性项目 。
木棉村:打造田园乡村“文艺范儿”
文章图片
竹林内的电商小院 。 采访人员杨思悦摄
“又见炊烟”大食堂原本是村里荒废了的老泥房 。 广西美丽乡村设计院的设计师们对这些房子进行重新设计改造 , 看似平常的设计与周边环境融合在一起 , 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 食堂各个包房 , 房间每个窗子就像镶嵌在墙壁上风景画 , 推窗均能见景 , 既有“有崇山峻岭 , 茂林修竹“ , 也有“菜茹有畦 , 瓜瓠果蓏” 。 在周围旅游业的推动下 , 又见炊烟大食堂成为“企业主导+群众参与”首个试验品 , 承接四方食客 。
清廉竹林则是北流市纪委监委联合西埌镇党委结合清廉乡村建设部署 , 在“竹”文化底蕴中融入清廉元素、家风元素 , 倾力打造的廉洁文化教育阵地 。 室外主题运用石刻、浮雕、造型装饰等载体融合竹文化与廉文化 , 深入挖掘和展示竹子“虚心有节、质朴淳厚、奋发向上”的精神 , 感受竹子蕴含的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 。 几百米长的清风竹林小道 , 到清雅有致的“千竹别院” , 不仅可以让参观者在清风竹林中品读古代诗人以竹咏廉的诗词 , 还可以欣赏错落有致的基台造型:“慎独”石刻、“竹画”圆石、廉政壁画、廉泉、清风长廊等户外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