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伐珠单抗该如何正确开启,你想知道的都在这儿?

作者:美中嘉和
贝伐珠单抗 , 从一开始出时的屡遭挫折的“弃儿”到现在成为肺癌乃至实体瘤治疗界的“群宠” , 在晚期治疗中的“出镜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本文细数平时在网上见到的大家在使用贝伐珠单抗方面的成功与失败的做法 , 并根据贝伐珠单抗的作用机理 , 对一些容易造成误解的用法进一步解释 。
临床试验结论
目前贝伐珠单抗在肺癌治疗的应用中 , 有三个用法拥有绝对充分数据证实其是否值得使用;一个临床试验数据支持使用贝伐珠单抗 , 但是整个治疗本身有一定的争议 。
1.晚期肺癌在排除使用禁忌之后 , 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 , 在化疗有效的前提之下 , 贝伐珠单抗可以有效延长化疗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增加缓解深度(肿瘤缩小的程度 , DpR) , 而没有增加客观缓解率(ORR)的能力 。 注意 , 化疗有效是贝伐珠单抗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 那么 , 缓解深度(DpR)又是什么呢?我们直接看图 。
贝伐珠单抗该如何正确开启,你想知道的都在这儿?
文章图片
在一项纳入的1052例患者、编号为CA031的大型III期临床研究中 , 一线卡铂联合紫杉醇或白蛋白紫杉醇治疗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DpR与预后显著相关 , 总生存期(OS)与PFS都随着DpR的增加而获益更多 , 这说明DpR可能比传统的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的ORR更有预测意义 。 在另一项研究中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单抗)治疗晚期NSCLC的分析中也发现类似的DpR与PFS , OS显著相关的结果 。
2.EGFR敏感型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 一线选择EGFR一代药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比较单独使用EGFR一代药 , 一线治疗PFS明显有延长 , OS延长则不明显 。
对此研究的价值略有分歧 , 本文笔者偏向于有意义 , 毕竟除了某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治疗出现 , OS的决定因素往往是多线治疗共同决定的 。 类似研究者发现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的靶点是EGFR(神奇吗?最初大家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有效) , 或者ALK融合、ROS1融合的靶向药克唑替尼上市 , 一个药物的成功短期内直接决定一类人群的生存期长短 , 这是划时代的治疗 。 而EGFR已经有三代靶向药 , 二线、三线治疗基本上已经固定 , 这时的一线治疗添加辅助用药贝伐珠单抗 , 我们本不应对OS抱有过高的期待 。 认为有意义的一个考虑是当前EGFR一代药耐药之后并非所有患者都有机会找到针对性更换/联合靶向药的方案 , 同时 , 耐药后尝试三代药有效的患者也并非都能通过基因检测找到报销条件中所需的T790M突变 。 另一个考虑因素是当前EGFR三代药耐药之后选择化疗的比例很高 , 而三代药的骨髓抑制副作用发生比例很高 , 一代药则几乎没有 , 在一代药治疗阶段“停留”更久有利于保护后线治疗的耐受性 。 因此 , 对于一线治疗选择了一代EGFR靶向药的患者来说 , 贝伐珠单抗延长了一线治疗的PFS是有意义的 。
这里补充一个说明 , 一线三代与一-三代序贯治疗的PFS在亚裔中得到一致的结果 , 因此 , 同样出于对骨髓抑制干扰后续治疗的担心 , 笔者不认为三代药应该全面取代一代药 , 当然也同样因为PFS的一致结果 , 不存在“担心三代耐药之后无(靶向)药可用”而回避三代药 , 先用一代药也会大概率在同一时间点面对“三代耐药、四代未上市或无法查到耐药原因”的局面 。 【晚期肺癌在查到EGFR突变之后 , 优先选择几代靶向药有系统的解释 , 如果大家想听 , 可以专门安排直播讲解 , 有需求的小伙伴可在文章末留言 。 】
贝伐珠单抗该如何正确开启,你想知道的都在这儿?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