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剧烈、胸闷气短……“惊恐发作”为何有心脏病类似症状?

北京日报客户端|采访人员汪丹
心跳剧烈、胸闷气短时常发作 , 怀疑是心脏问题到心血管科就医 , 却始终查不出患了何种心脏疾病 。 直到转诊至心身医学科 , 才确诊为“惊恐发作” 。 这是种什么疾病?为何会有心脏病发作类似症状呢?我们请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的医师魏蔚来说说 。
心跳剧烈、胸闷气短……“惊恐发作”为何有心脏病类似症状?
文章图片
心跳剧烈、胸闷气短……“惊恐发作”为何有心脏病类似症状?】什么是惊恐发作
30多岁的小敏最近单位家里两头跑 , 忙得不可开交 , 压力非常大 , 一天晚上临睡前突然感到心跳剧烈、胸闷气短 , 好像心脏病发作一样 , 她连忙拨打急救电话求助 , 到了医院却没有查出心脏有什么问题 。 此后 , 小敏多次出现过同样的症状 , 但还是查不出心脏疾病 , 她怀疑自己得了“疑难杂症” , 常常担心突如其来的疾病发作 , 导致情绪焦虑和入睡困难 。 直到心血管科医生建议她接受精神心理方面的评估 , 结果确定为重度焦虑 , 转至心身医学科就诊 。
心身医学科医生对小敏进行了系统的评估 , 认为这种突发心慌胸闷的症状极有可能是惊恐发作 , 于是对其进行了心理疏导和药物干预 。 经过3个月的治疗 , 小敏的症状发作频率大幅减少 , 情绪也开始好转 。
惊恐发作也称急性焦虑发作 , 是以反复出现的心悸、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 , 伴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 , 害怕发生不幸后果的一系列以惊恐为特征的状态 。 惊恐发作属于焦虑症的范畴 , 往往没有明显的诱因 , 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 包括入睡后 。
从临床经验来看 , 惊恐发作通常发生在一个人有压力的时候 , 压力可以是身体上的 , 如精疲力竭 , 也可以是情感上的 , 如生活遭到巨变 。 当一个人无法控制焦虑、紧张或恐惧时 , 就可能会发生惊恐发作 。 也就是说 , 惊恐发作可能有遗传因素 , 也可能是人因过于敏感对压力或焦虑做出的负面反应 。
与心脏病症状类似需及时就诊
惊恐发作本身并不危险 , 虽然症状非常突然 , 但一般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缓解 。 其实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突然发作的强烈焦虑情绪 , 而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是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和调节的表现 。 心率加快是为了增加肌肉的供氧量 , 为战斗或逃跑等行动做准备 , 由于呼吸频率随之增加 , 才导致了呼吸困难和胸闷感 。 当氧气流向心脏和肌肉时 , 头部的供给量会相应减少 , 从而出现头晕的症状 。
人体的自主神经会进行自我调节 , 所有的惊恐发作都会在一段时间内逐渐停止 。 然而 , 化学信号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残余效应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消退 , 所以很可能在惊恐发作的症状消失之后 , 患者仍会感到一些焦虑情绪 。 由于人体在一种“假想”的状态下进行了一次激烈的应激反应 , 惊恐发作之后 , 通常还会感到疲倦和劳累 。
惊恐发作的症状常常与心脏病发作相似 , 因此对于初次出现突发心慌、胸闷症状的人 , 为了安全起见 , 要尽快就诊 。 当排除心脏病的可能 , 确认为惊恐发作时 , 患者可以使用一些策略来辅助放松 , 可以做一些深呼吸和正念练习 。 例如 , 闭上眼睛 , 想象自己在某个安全的地方 , 然后深深地、慢慢地吸气、呼气 。 这些练习也可以帮助缓解因惊恐发作带来的肌肉紧张 。 患者要尝试提醒自己 , 虽然这段经历不愉快 , 但并不危险 , 终究会过去的 。
惊恐发作持续下去 , 可能会发展为惊恐障碍 。 患者不要讳疾忌医 , 一定要及时去精神专科或心身医学科就诊 , 根据专业医师的建议使用药物和认知行为疗法等进行治疗 。 此病规范治疗后 , 一般预后较好 , 不仅能明显改善惊恐症状 , 还能改善因担心病情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