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乡砂锅:火土交融淬炼烧制技艺

本文转自:长治日报
武乡砂锅:火土交融淬炼烧制技艺
文章图片
赵俊峰指导工人进行砂锅拉坯 。 李盼摄
□本报采访人员李盼通讯员张春燕
10月24日 , 采访人员来到位于武乡县洪水镇南坪村的山西赵俊丰金砂锅制造有限公司手工制作车间 。 “啪啪啪……”手工拍打泥坯的声音不绝于耳 , 几个工人师傅正在忙着赶制砂锅 。 随着砂轮的转动 , 一个个砂锅在师傅们手中拉坯完成 , 之后经过阴干、烘干、烧制等工序 , 一口口熏得黑亮、朴拙沧桑、略带金属光泽的成品砂锅得以完美呈现 。
南坪村有着悠久的砂器烧制历史 , 最早以家庭作坊式的形式出现 , 以制作家用生活炊具为主 , 之后延伸至一些生活用品 , 如砂罐、砂盆、砂壶等 。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 , 针对人们的新需求 , 砂器制作技艺不断推陈出新 , 在品类上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 。
武乡砂锅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利用当地独有的黑陶土和祖传技艺制作而成 , 耐酸碱、耐腐化 。 “我们生产的砂锅不仅具有‘烧饭不变色、煎药不变性、炖肉不变味’的特质 , 还有造型优美、壁薄体轻、内外光洁、价格低廉等特点 。 ”作为武乡砂锅非遗传承人 , 赵俊峰介绍起来如数家珍 。
赵俊峰是武乡砂锅的第七代传承人 , 家族世代传承砂锅制作技艺 。 他从12岁开始就跟随父亲赵书唐学习制作砂锅 , 至今已有40多年 。 “做砂锅是个技术活儿 , 没有七八年时间很难做到得心应手 , 而且砂锅制作分工明确 , 选料考究 , 要经过配料、拌泥、拉坯、上耳、阴干、烘干、烧制等22道制作工序 。 经过这些制作过程 , 才能做成一件完美的砂锅产品 。 ”赵俊峰说 。
为保护和传承砂锅制作技艺 , 让祖传砂锅技艺发扬光大 , 赵俊峰于2017年成功注册成立了山西赵俊丰金砂锅制造有限公司 。 他特意将公司名字中的“峰”改为寓意着丰收的“丰” , 盼望着能把制作砂锅的手艺传承下去 , 也期望更多人能喜欢自己亲手制作的砂锅 。 多年来 , 赵俊峰潜心摸索 , 精益求精 , 利用传统技艺 , 制作了酒杯、酒壶、摆件等工艺品 。
如今 , 赵俊峰的儿子和女婿都在跟着他学习制作砂锅 。 尤其是儿子霍世杰经过两年的学习 , 已经可以独立拉坯制作砂锅了 。
霍世杰拿起制作好的砂锅说:“我在学习砂锅制作的过程中感到很开心 , 每次烧制成功后 , 都会第一时间发在朋友圈或者抖音里 。 我要带头把这门手工砂锅技艺传承下去 。 ”
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 赵俊峰还成立了武乡县卧龙恒兴陶瓷生产有限公司 , 并于2019年10月成立了武乡砂罐非遗就业工坊 ,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武乡砂锅 , 体验砂锅制作 , 传承砂锅技术 , 让传统技艺不断传承延续下去 。 目前 , 公司生产有砂锅、药茶壶、火锅、羊汤锅、烤盘等20多个品种 , 并且还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生产 , 产品也深受河北、河南、山东、北京等地客户的喜爱 。
武乡砂锅:火土交融淬炼烧制技艺】砂锅不仅仅是单纯的生活炊具 , 更是一种传统工艺制品 。 古朴独特的工艺技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 用好传统砂锅技艺这项宝贵资源 , 既能繁荣地方经济 , 又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发展和壮大 。 “经过这么多年的打拼 , 我感到唯有改革创新、踏实肯干才能闯出一番天地 。 ”谈及今后发展 , 赵俊峰信心满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