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朝探花郎迫于形势一度降清,受母训斥,幡然醒悟,拔剑抗清

万历朝探花郎迫于形势一度降清,受母训斥,幡然醒悟,拔剑抗清
文章图片
陈邦彦本人在广东一带很有声望 , 由他出面招集义师自然不难 , 但 , 为了使队伍更加壮大 , 他又发书信联系了另外两个人 。
这两个人分别是陈子壮、张家玉 。
陈子壮 , 字集生 , 号秋涛 , 广东南海人 , 缙绅大族 , 世代簪缨不绝 。 其曾祖曾官至南京工部尚书 , 祖父则曾任南国子监典籍 , 父为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进士 , 历任知县、给事中 。 父亲登进士后 , 仅隔三年 , 即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 , 陈子壮亦举进士 , 且廷试探花及第 , 例授翰林院编修 , 荣入仕途 。
陈子壮少时 , 值中秋之夕 , 家中宴客 , 时有纤云掩月 , 有客因景吟诗道:“天公今夜意如何 , 不放银蟾照碧波 。 ”陈子壮信口续上:“待我明年游上苑 , 探花因便问嫦娥 。 ”(陈子壮:《礼部存稿》首 , 《陈文忠公行状》)
所以说 , 考中探花 , 早是陈子壮意料中事 。
漫长的十数年为官生涯中 , 陈子壮心忧时政 , 勤研救国之道 , 著有《昭代经济言》十四卷 。 对于阉党当道 , 他作有五古六百余言予以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对于李自成、张献忠的起义造反 , 他颇能站在农民军的角度陈言宽恤实政 , 提出“蠲租”、“清狱”、“束兵’ , 等十二事 , 说“四方之民 , 饥寒所驱 , 挺而走险 。 即流移稍集 , 而宿逋追比 , 新饷督催 , 民何以堪?蠲租缓征 , 诚恩诏之宜首布者 。 ”
……
万历朝探花郎迫于形势一度降清,受母训斥,幡然醒悟,拔剑抗清
文章图片
陈子壮的许多见解总是与当政者多有抵触 , 以至于在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被革职下狱 。
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 , 获释南归的陈子壮在广州城北白云山筑云淙别墅奉母山居 。 别墅“有宝象林、朋泉、无畏岩、海曙楼、邀瀑亭、采箫阁之胜” , (陈子升:《中洲草堂遗集》卷之1l , 《七言律》 , 《家兄云淙落成》 。 参黎遂球:《莲须阁集》卷之1 , 《赋》 , 《朋泉赋(并序)》)
范仲淹在名篇《岳阳楼记》中有这么一句“身居庙堂之远而忧其民 , 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 , 陈子壮 , 就属于这样的人 。
虽然赋闲乡里 , 但他伤时忧世之感并不能减少半分 , 与友人谈及时事 , 往往欷歔流涕 , 不能自已 。
在这个时期 , 他和陈邦彦相识了 。
万历朝探花郎迫于形势一度降清,受母训斥,幡然醒悟,拔剑抗清
文章图片
陈子壮诧异陈邦彦的品行才学 , 特礼聘他在自己家里教授诸子 。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弘光建政 , 陈子壮向弘光拜本助饷 , 以礼部尚书起用 。
次年(弘光元年 , 公元1645年) , 清军大举渡江 , 南京失陷 。 陈子壮奉太后懿旨“星驰还粤集旅勤王”(陈子壮:《礼部存稿》首 , 《陈文忠公行状》)
回到广州 , 陈子壮认为弘光朝既覆 , 应拥立桂王朱常瀛监国 , 故与两广总督丁魁楚相商 。 末已 , 隆武帝巳在福建即位 , 丁魁楚徬徨无计 , 征询陈子壮的意见 , 在这个问题上 , 陈子壮与瞿式耜是完全一致的 , 他认为隆武帝系太远 , 应立桂王 。 不过 , 有人批评说:“如公议 , 闽立一君 , 粤复立一君 , 内自为敌 , 蚌鹬即无死 , 谁为之渔人者?”他也能接受意见 , 奉隆武诏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起用 。
隆武二年(1646年)十月 , 隆武政权败亡 , 朱由榔监国 , 陈子壮不满丁魁楚破历朝成例入阁 , 虽不肯入朝从政 , 却在绍武与永历争立时力挺永历 , 在广州 , 他怒责苏观生等人“不鉴败亡覆辙 , 犹欲各据争立 , 势必至天潢之内互为敌仇”(陈子壮:《礼部存稿》首 , 《陈文忠公行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