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每天训练这2件事,强迫症、焦虑症也能康复!可惜被大多数人忽略

自动化|每天训练这2件事,强迫症、焦虑症也能康复!可惜被大多数人忽略

文章图片

自动化|每天训练这2件事,强迫症、焦虑症也能康复!可惜被大多数人忽略


“两个小人在打架”的场景是众多心理问题的写照——心理矛盾性 。 这不像现实里冲突的两个人 , 是文是武都能解决清楚 , 发生在内在的心理活动 , 很多是受潜意识支配的 , 行动、行为、反应都是下意识的 , 而这种模型在2-3岁自主意识发展时就有雏形了 , 经历几十年打磨逐渐升级到:意识不到、也解决不了 。
为何 , 它如此“圆滑”呢?其实就是为了自我保护 。
根据心理学研究发现 , 人的思想、行为等活动95%都是自动巡航模式 , 只有5%是有意识参与的 。 毕竟 , 我们每天要做的事情太多 , 它也是为了让我们多省点劲 , 把更多事情搞成自动化 , 这是潜意识为我们优化的智能方案、也是护卫我们的方式 。 就像走路 , 你不需要考虑迈那条腿、摆哪只胳膊、脚要怎么抓地 , 只要你准备起身 , 一切都是自动化的过程 。 但是 , 在自动化久了 , bug就出现了 。
需要和想要就是一对矛盾对象 , 而压抑就成为了“化解”冲突的利刃 。 我们两三岁时 , 正常的需求、自然的反应 , 比如说渴了要喝水、摔倒了会哭 , 当孩子的表达没有被父母回应 , 孩子会压抑这些“正常的、自然的”现象以避免惩罚 。 长大后 , 面对领导或长辈的训斥不断循环一再压抑的模式 , 而不自知 。 自动化到不自知的程度 , 好比你说了伤害别人的话 , 都不知道 , 它不好解决 。 直到积累到一定程度 , 痛苦显现出来 , 无法克制、最终爆发 。

一、消化已有冲突——对强迫、焦虑的症状做工
【自动化|每天训练这2件事,强迫症、焦虑症也能康复!可惜被大多数人忽略】强迫、恐惧、焦虑等正是矛盾不能被看到 , 激活了适应性的反应 , 就像孩子主动要抱抱 , 孩子投射出对爱的需求 , 父母“共情”到孩子的需要 , 同时以“抱抱”的方式回应 , 这就是对孩子的认同 。 通过投射性认同的互动 , 觉察到这个模式 , 就能应对投射和认同 。 接住“矛”和“盾”的两端了 。
正念、共情和投射性认同是三角关系 , 而正念是扭转局面的关键轴 , 能够对此时此刻进行评判性的、接纳的觉察 , 有所了解才是共情的基础、才能继而完成投射性认同 。 这三者得流动起来 , 而不是自我斗争 , 就好比是水管里有了水 , 哪怕是被太阳暴晒 , 也不会断裂、不会受到伤害 。
把正念当成伴随在自己生活左右的一种存在方式 , 深入去生活、去工作 , 把自己的身体、思想、生活当成是实验室 。

二、见诸行动——温和地努力
见诸行动 , 也就是将潜意识意识化 。 潜在的冲突表现出来了 , 强迫了、焦虑了、恐惧了 , 难受了 , 它们的出现都是内在心理的召唤 , 上升到意识层面 , 告诉我们:不行了 , 我受不了了 , 得改变了 , 这是在给我们敲响警钟 。
改变是改变 , 但是不要跟自己较劲 。 天越来越冷 , 早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内心有两个人小人开会了:A说 , 实在不想动、再躺两分钟;B说 , 你忘了昨天被堵门口、抠钱的事了;A:哎 , 可是真的太不想动了 , 好困......不要想办法支持B说服A , 它们是想法 , 不属于你、更不是你 , 你只需要对于它们的出现以正念待之 , 在恰当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 温和的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