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硬朗的大伯意外发现肝癌晚期浙大二院创新方案助他闯过险关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身体硬朗的大伯意外发现肝癌晚期浙大二院创新方案助他闯过险关
文章图片
中国是肝癌大国 , 患者人数占据全球肝癌患者总数的50% , 每年新增超40万人 , 死亡人数位于癌症相关死亡数的第二位 。
由于疾病的隐匿性 , 早期患者往往没有明显不适感 , 因此在临床上 , 绝大多数患者首次发现时就处于晚期 , 失去手术根治的机会 , 令人惋惜 。
体检发现肝癌晚期 , 辗转求医
付大伯(化名)今年刚过60周岁 。 2020年5月 , 他因中耳炎准备在老家手术治疗 , 术前检查竟意外发现肝脏占位且已有转移迹象 , 当地医院评估为肝癌晚期 , 无法手术 , 且治疗成功的几率很小 。 付大伯和家人怎么也不敢相信:明明平常身体一直强健也无不适 , 怎么一下子就得了肝癌甚至还是晚期?
他和家人慕名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找到著名肝病专家王伟林院长寻求治疗 。 王伟林院长详细了解后对付大伯说:“肝癌是可以治疗的 , 但你必须要有信心、有耐心 , 我们要同它打一场持久战 , 我有把握取得最终胜利!”
创新降期方案重获手术机会
付大伯入院后 , 经过全方位检查 , 最终被确诊为肝内胆管细胞癌(肝内多发转移、淋巴结转移) , AJCC分期(由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与国际抗癌联合会共同制定 , 目前最为流行的分期方式)为ⅢB期 , 即晚期 , 不推荐手术治疗 。 随后 , 王伟林院长联合放射科、超声医学科、肿瘤内科、病理科等多学科开展全面评估与讨论 , 结合基因检测结果及付大伯身体情况 , 最终选择“GPLET方案”(化疗联合免疫靶向治疗)作为付大伯术前转化治疗的方案 , 经过4个周期治疗 , 核磁共振影像显示病灶及腹膜后淋巴结均明显缩小 。
降期成功!经过评估 , 此时付大伯的状况已符合手术标准 , 王伟林院长当机立断 , 主刀为付大伯实施了“右半肝切除术+肝门部及后腹膜淋巴结清扫术” , 历时3小时 , 手术圆满成功 。
得益于精湛的手术技术及贯穿于整个围手术期的精准加速康复管理 , 付大伯身体恢复很快 , 术后仅12小时即可进水 , 24小时即可下床行走 。 与此同时 , 医生继续建议维持GPLET序贯方案并密切随访 。 术后4个月 , 付大伯恢复良好 , 经再次评估后调整治疗方案 , 使用免疫靶向维持治疗 , 随访期间未有复发迹象 。
如今 , 距离付大伯发现肝脏占位已过去2年半 , 在医生的悉心指导下目前仅需口服靶向药物维持治疗 , 身体状况越来越好 。 付大伯感慨道:“两年前 , 当地医生说我可能只剩半年时间 , 幸好我没放弃 , 所以现在还能和家人们在一起团团圆圆 , 享受美好生活!我要感谢家人对我的支持 , 更要感谢浙大二院给我重生的机会!”
来自温州的伍女士(化名)也有同样的经历 , 在一次体检中意外发现肝脏占位 , 进一步检查发现已侵犯肝门部胆管、伴肝门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 门脉主干及左支内癌栓 , 临床分期为ⅢB期 , 来到浙大二院肝胆胰外科就诊 , 被推荐采用GPLET方案进行降期治疗 , 4周期后复查发现病灶及淋巴结明显缩小 , 门脉左支癌栓范围缩小 , 疗效显著 。 10月13日 , 王伟林院长带领的手术团队为她实行了“肝部分切除术” , 现已康复出院 。
GPLET方案
身体硬朗的大伯意外发现肝癌晚期浙大二院创新方案助他闯过险关】为中晚期肝癌患者带来新希望
“对于中晚期肝内胆管癌 , 化疗是一线治疗方案 , 但化疗的中位生存期不超过1年 , 亟需探索新的治疗方案 。 ”王伟林院长介绍道 , “近期 , 化疗联合PD-1抑制剂治疗中晚期胆管癌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 中位生存期高达20.2月 , 客观缓解率达72% , 该方案已被2022版NCCN指南(即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发布的恶性肿瘤临床实践指南 , 被全球临床医师认可和遵循)列为一线治疗方案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