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评新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高地抢占,诺华补体药物或将拔得头筹

作者:六日行研社
六日评新药
剖析当下热门品种 , 聚焦早期潜在竞品 , 挖掘未来黄金赛道
【六日评新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高地抢占,诺华补体药物或将拔得头筹
文章图片
近日 , 诺华(Novartis)宣布 , 潜在“FIC”口服、小分子B因子抑制剂Iptacopan在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的关键性3期临床达到两个主要终点(①血红蛋白水平:较基线时提高≥2g/dL和24周后稳定在12g/dL或以上的受试者比例) 。 结果显示 , 在既往接受过补体抑制剂(Complementinhibitor)治疗但仍受贫血困扰的PNH成人患者中 , Iptacopan优于抗C5疗法(Eculizumab或长效Ravulizumab) 。
2020年 , 全球首款C5补体抑制Soliris(Eculizumab)销售额突破40亿美元 , 手握Soliris和升级版Ultomiris的Alexion公司独占市场 。 去年 , Apellis制药的C3补体抑制剂Empaveli , 凭借“头对头3期临床”的研究数据拿到入场券 , 打破了PNH适应症的垄断格局 。
如今 , 随着诺华和赛诺菲等头部药企的亮眼表现 , 补体抑制剂备受瞩目 。 除了PNH和IgA肾病等免疫性疾病 , Iptacopan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阿尔茨海默病(AD)等领域 , 都充满着无限的可能……
百亿补体市场覆盖众多适应症的补体系统
截止2022年 , 全球范围内已有多款补体药物已获批上市 。 此外 , 近百种候选项目处于研发阶段 , 适应症覆盖:自免机制介导的炎症、感染、肾脏、血液和眼科等疾病领域 。
【六日评新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高地抢占,诺华补体药物或将拔得头筹】目前针对补体的临床研究多以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主 , 如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PNH)、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aHUS)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障碍(NMOSD) 。 而产品布局类型呈现为:抗体抑制剂为主 , 口服小分子药物次之 , 其他创新疗法(AAV载体的基因疗法、寡核苷酸和重组小蛋白等)不断涌现 。
那么补体药物究竟“补”的是什么?补体药物又为何能够覆盖一众蓝海适应症?
抗体的最强辅助—补体Family
“内卷之王”PD-(L)1赛道的明星选手Opdivo(纳武单抗)和Keytruda(帕姆单抗)充分体现了抗体对于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性 , 以及机体适应性免疫的威力 。 抗体(Antibody,Ab)是由被抗原刺激的B细胞合成并分泌 , 遍布于体液之中 , 在识别相应抗原(入侵人体的细菌和病毒、体内的癌变细胞等病原体)之后 , 通过特异性结合 , Fab结构把这些入侵者“拉”到巨噬细胞(Macrophages)面前 , 发挥免疫效应消灭它 。
但事实上 , 抗体并不总能“单枪匹马”地完成所有抵御“侵略者”的任务 。 抗体通常需要与抗原结合改变其结构(失去原本的毒副作用) , 或者与抗原形成聚沉以便吞噬细胞前来消灭它 。 但有些时候 , 抗体即使与病原体膜上的抗原结合 , 也无法将其消灭 , 这个时候就需要补体系统的帮助 。
【六日评新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高地抢占,诺华补体药物或将拔得头筹
文章图片
*标亮=已有候选产品进入研发阶段
补体Family赛道全景剖析
补体系统(Complement , C)与抗体不同 , 并不是单个的大分子蛋白 , 而是由30余种功能性蛋白质分子组成的一个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体系 , 它们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级联反应)发挥有效的免疫功能 。
补体成分(C)识别“入侵者”的特殊结合位点后 , 相应的激活途径(经典途径/CP、凝集素途径/MBL和旁路途径/AP)启动 , 通过触发蛋白酶促水解级联反应(溶胞、吞噬及介导炎症等)产生的系列活性物质 , 引发一系列生物学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