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阳澄湖,照样出好蟹

本文转自:中国食品报
不是阳澄湖 , 照样出好蟹
天眼查发布《全国大闸蟹平替吃货地图》
本报采访人员王金臣
“秋风起 , 蟹脚痒” , 又到金秋食蟹时 。 近几年 , 我国螃蟹产业迎来大发展 ,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 科技养蟹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风采和担当 。 天眼查近日发布了《全国大闸蟹平替吃货地图》 , 基于平台收录的超3亿社会实体信息及AI分析能力 , 全面盘点全国产蟹大省强省 , 洞察蟹产业蓬勃发展背后的科技力量 , 让消费者买蟹、食蟹之旅更加美好 。
不是阳澄湖,照样出好蟹
文章图片
江苏蟹企数量一骑绝尘
皖辽鄂鲁粤组成第二梯队
受高温影响 , 阳澄湖大闸蟹今年的开捕时间比往年晚了一周 。 根据苏州市农业农村局数据 , 今年阳澄湖大闸蟹湖区围网养殖加上高标准池塘改造养殖 , 预计总产量9400吨左右 。 对比去年预计减少1540吨 。
作为大闸蟹“C位” , 阳澄湖大闸蟹受到万众追捧垂涎 , 然而相比于国人每年3亿只大闸蟹的消耗量 , 阳澄湖大闸蟹实在是供不应求 。 实际上 , 中国的螃蟹有600种之多 , 美味的平价螃蟹在全国比比皆是 。 《全国大闸蟹平替吃货地图》显示 , 全国有超6万家“蟹”相关企业 。 蟹企数量前十省份里 , 南方地区占了7个 。 除了江苏的蟹企数量以30.72%占比一骑绝尘 , 安徽、辽宁、湖北、山东、广东等也是产蟹大省 , 更多品种的螃蟹正在爬上大众的餐桌 。
据天眼查统计 , 目前江苏的蟹企数量多达1.8万家 。 最著名当属苏州阳澄湖产区 , 因水源地地形独特、水质清冽 , 产出的大闸蟹有着青壳白肚、金爪黄毛、肉质鲜甜的特点 。 江苏的其他产区如高邮湖、固城湖、洪泽湖、太湖等 , 生产的大闸蟹也毫不逊色 , 堪称膏腴脂黄 , 如今正处于赏味的好时节 。
安徽、湖北、广东等也是南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产蟹大省 。 其中 , 安徽蟹企数量达6800多家 , 庐江黄陂湖大闸蟹、安庆沱湖大闸蟹都是著名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湖北蟹企数量达3800多家 , 以洪湖大闸蟹最为知名 , 蟹黄呈酱紫色或豆沙色 , 十分特别 。 广东蟹企数量超2400家 , 尤以入秋之后特有“顶角膏”芷寮蟹、蒸熟后全身可透见黄色油脂的南沙黄油蟹 , 最为著名 。
当然 , 螃蟹并非长江沿岸独有 , 辽宁、山东、河北等同样位列产蟹大省前十名 。 辽宁省以4400多家蟹企数量跻身全国第3 , 东港梭子蟹、盘锦稻田蟹是该地代表性品种 。 东港梭子蟹个头大、体纹明显、色泽鲜艳 , 每年3-5月最为肥美;盘锦河蟹放养在稻田之中 , 典型特征是腹白有划痕 , 背壳色深 , 膏满、黄多、油水多 , 因平易近人的价格备受市场欢迎 。
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 , 也造就了当地独一无二的食蟹之美:珠江流域的居民 , 独爱一道蟹炒年糕 , 暖胃暖心;阳澄湖芦苇荡里的渔民 , 以葱姜酒直接煮蟹食用 , 酣畅淋漓;苏州、上海一带的地区 , 常以花雕酒浸制醉蟹、或取用蟹壳中的黄与膏炒成“秃黄油”存放待冬 。
2600项专利贯穿全产业链
蟹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品种多样的美味螃蟹爬上大众餐桌的另一面 , 是与乡村振兴息息相关的蟹产业大发展 。 天眼查数据显示 , 我国有2600多项专利信息与螃蟹相关 。 毫不夸张地说 , 我国螃蟹养殖的每个环节都极富技术含量 , 随着生态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推广普及 , 螃蟹也“飞入寻常百姓家” 。
从省份来看 , 拥有螃蟹相关知识产权数量最多的前十省份中 , 南方地区占9省 , 阳澄湖大闸蟹原产地江苏独占鳌头 , 以29.23%占比居首 。 安徽、浙江、山东等专精特新民营经济大省紧跟其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