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拖“黑色精灵”

本文转自:凉山日报
布拖“黑色精灵”
——高质量打造“全国黑绵羊产业强县”
布拖“黑色精灵”
文章图片
凉山黑绵羊的主产区在布拖县 。
布拖“黑色精灵”
文章图片
助农增收好产业 。
布拖“黑色精灵”
文章图片
布拖县“凉山黑绵羊”产业发展之路驶入快车道 。
布拖“黑色精灵”
文章图片
布拖“黑色精灵”】彝族人的“最宝贵财富”——黑绵羊 。
□文/俄底尔以王德凉山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郭舒曼图/布拖县委宣传部提供
2021年11月23日 , 国家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 , 发布全国农业优异种质资源 。
会上 ,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发布了在青藏高原新发现的畜禽遗传资源 , 并从中遴选出了新发现的十大优异畜禽遗传资源 , 包含“两头牛、七只羊和一只鸡”十大种质资源 。
其中 , 就包括布拖县珍贵稀缺的黑色绵羊——“凉山黑绵羊” 。
来自远古的优异基因
“鼻梁高耸、好斗力大 , 浑身上下连舌头都是黑色 , 尾部还像穿着‘裙子’ 。 ”这是很多人初见凉山黑绵羊的第一印象 。
凉山黑绵羊的主产区在布拖县 。 这里是彝族阿都文化保留最原始、最完整的地区 , 也是彝族高度聚居的高寒山区半农半牧县 。
凉山黑绵羊 , 与布拖彝族同胞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沿革 。
作为彝族人“最宝贵财富”的黑绵羊 , 自古彝人迁徙至大凉山时 , 就在这里“落地生根” 。 经过几千年的繁衍生息 , 已形成相对庞大、稳定的种群 。
彝语中的黑绵羊俗称“有” , 意味“有财富、财产” 。 过去 , 传统彝区往往以黑绵羊数量的多少 , 来评判一个家庭的财富和地位 。 体形硕大、体质结实、体态优美的黑绵羊 , 肉可果腹皮可御寒 , 在布拖县祭祖祭祀等场合只能用黑绵羊 。 传统风俗中 , 盛大的节日“彝族火把节”也会围绕着黑绵羊开展竞技角斗 。
黑绵羊 , 自古便与彝族民俗文化深度交融 , 与彝人和谐共生 。
“穿着裙子的凉山黑绵羊” , 正是体现民族文化特色的一个载体 。
布拖县农业农村局畜牧站站长八千张加 , 解释了凉山黑绵羊尾部不剃羊毛 , 如同披着“裙帘”的缘由——从黑绵羊常年生长的区域来说 , 由于生活在二半高寒山区 , 下腹部连着尾部一圈不剃羊毛 , 是出于保暖的需求;从彝族风俗习惯来说 , 是出于“遮羞”的考虑 , 因为“有了羊毛的遮挡保护就如同给羊儿穿了衣服”;从彝族文化喜好上来说 , 穿上“裙子”的黑绵羊看上去更结实威武 , 符合民族审美 。
不仅体现着渊源的民风民俗 。 于畜禽产业发展来说 , 凉山黑绵羊的身上 , 也蕴含着宝贵的种质基因 。
“凉山黑绵羊是由2个野绵羊始祖进化而来 , 是一个独立的群体 。 ”多年来 , 对凉山黑绵羊品种的保护和研究一直在进行 , 畜禽科研人员通过基因序列多态性分析 , 生活在二半山区的凉山黑绵羊遗传性能稳定 , 耐高寒耐粗饲耐疾病 , 可终年放牧饲养 , 在零下10摄氏度至35度均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 属珍稀的优异畜禽基因 。
凉山黑绵羊 , 还有着优质畜禽的“必备条件” 。
凉山黑绵羊育成羊屠宰性能达45.5% , 净毛率74.64 , 是产肉性能好 , 肉毛兼用的优质品种;羊肉中未检测到4-甲基辛酸等物质 , 表明羊膻味较轻;羊肉中 , 组氨基酸和赖氨酸含量均高于国际标准的理想蛋白质 , 磷、钙、铁、镁、钠等含量均比其他羊肉高 , 是理想的微量元素食物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