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拖“黑色精灵”( 二 )


长久以来 , 通过常年不断地驯化、选育 , 奔跑在山林溪涧、漫步在绿色草原、享着蓝天白云赏着索玛花海的黑绵羊 , 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黑色精灵” 。
植根布拖的优秀种质
“这会是羊儿出去‘吃中草药喝山泉水’的时间 , 羊倌赶着它们去背后的草甸了 。 ”顺着布拖县农业农村局饲草饲料推广站站长王晋康手指的方向望去 , 布拖黑绵羊良种繁育示范园区背后的高山处 , “藏”着一片近万亩面积的天然草甸 。
那里 , 也是目前园区内531只繁育凉山黑绵羊的天然牧场 。 每天早上9时至下午17时 , 园区特聘的“羊倌” , 都会准时赶着羊群去那里接受最传统天然的饲养 。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 在保护与延续传统养殖方式之外 , 布拖县还加大了畜禽种质科研力度的投入 。 近年来 , 凉山黑绵羊陆续被授予国家地理标识商标、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等一系列荣誉 。 布拖县委县政府也积极协调资金投入1.5亿元 , 花“大力气”保护地方特有畜禽品种 , 推动现代农业产业科学发展 。
依托相对庞大的种群数和稳定的基因遗传性 , 布拖县积极对接国家农业农村部畜牧总站、国家绒毛用羊产业体系 , 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省草业科学研究院、西昌学院等高校院所合作 , 建立了布拖黑绵羊良种繁育示范园区和专家智库 。
这项工作的推进落地 , 对凉山黑绵羊开展基因系谱建立、性能测定、保护提纯、良种繁育、牧草种植、饲料配置、疫病防控等全产业链的核心技术和种质保护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 强化凉山黑绵羊体系认证占领产业技术高地 , 全面制定凉山黑绵羊品种、产品、市场技术标准 。
校县合作、校企合作 , 为布拖县凉山黑绵羊的科学繁育提供了技术与智力支撑 。
“在这里繁育的每一只凉山黑绵羊 , 都有严格的传统饲养+科学补饲标准 。 ”从事黑绵羊饲草料营养调控研究的博士研究生、副教授金亚东 , 是园区内凉山黑绵羊的“营养师” , 他的工作 , 就是及时掌握每一只凉山黑绵羊的营养状况 , 为凉山黑绵羊制定科学有效的营养配比标准 。
这也是布拖县开展凉山黑绵羊示范良种繁育的意义所在——“种业振兴” 。
过去 , 布拖县凉山黑绵羊数量虽多 , 但都以农户自家散养为主 。 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 , 布拖县高度重视本土原有品种培育 , 培育覆盖全县12个乡镇46个村的村级专业合作社52个 , 养殖农户达到了9685户 , 黑绵羊存栏量达26.942万只 , 年出栏量黑绵羊16.23万只 。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的支柱产业基础 。
发扬壮大的产业集群
“黑绵羊喜洋洋 , 振兴路上美羊羊 。 ”占地面积3250亩 , 项目总投资2420万元 , 集生态、环保、研发、培训及技术推广为一体 , 配套水肥一体化喷灌设施设备 , 配套改良3000亩天然草场用于饲草选种和放牧采食的布拖县补尔乡竹尔苦村布拖黑绵羊良种繁育示范园区 , 是布拖县实施生态立县、农业强县、开放活县“三大战略”的落脚点 。 一个依托资源禀赋、聚焦市场导向、强化科技支撑的产业集群 , 正在这里续写篇章 。
这是布拖县“打造全国黑绵羊产业强县”口号的全新起点 。
一边谋发展一边强基础 。 通过加快实施“1+1+52+N”多级黑绵羊产业前端发展体系 , 布拖县“凉山黑绵羊”产业发展之路驶入快车道 。
“1+1+52+N”多级黑绵羊产业前端发展体系中 , 第一个“1”是指一个核心育种场;第二个“1”是指1个黑绵羊产业中心;“52” , 是指目前全县已建成的52个养殖专业合作社;而“N”有着更广阔的意义和范围 , 是指已成为和即将成为的所有养殖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