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年前的画,只画船不画水,为啥被认为是神作?放大10倍才知道

一叶扁舟 , 老翁俯身垂钓 , 并不见景色衬托 , 而且光有船而不见水 , 这样的画境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 这也不怨人们挑剔 。 即便是我们这些外行 , 猛一看这画确实没有可看之处 。
不知道的是 , 这可是宋代杰出的大画家马远的山水画《寒江独钓图》 , 也算是很有来头 。 既然是大家之作 , 就必然有独到之处 。 一千多年后 , 人们把这《寒江独钓图》放大十倍仔细一琢磨 , 不免大吃一惊 , 不由得赞赏这马远果然了得 。 寥寥几笔平添几朵浪花 , 顿时意境凸显 , 耐人寻味 , 真可谓神来之笔 。
一千年前的画,只画船不画水,为啥被认为是神作?放大10倍才知道
文章图片
一、世家出身 , 独树一帜
一千年前的画,只画船不画水,为啥被认为是神作?放大10倍才知道】在中国绘画史上 , 马远是一位标志性人物 , 他与李唐 , 刘松年 , 夏圭被誉为南宋四大家 。 尤其是他的山水画成自成一家 , 更有简雅风范 , 是中国绘画史上独具创新的大画家 。
马远出身于绘画世家 , 他一家五代都是著名的画家 。 也就是得益于家学渊源 , 马远自幼在家族艺术的熏陶之下 , 马远传承家学兼收李唐画法 , 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情 。
一千年前的画,只画船不画水,为啥被认为是神作?放大10倍才知道
文章图片
马远《寒江独钓图》》 , 画面简约 , 随风漂浮在河面上的的一叶扁舟 。 再有的就是在船上独坐垂钓的渔翁 。 既没有远景衬托 , 又没有近处写实 , 唯有的仅仅是渔翁的宁静的神态以及微微翘起的船头 。
千山鸟飞绝 , 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 , 独钓寒江雪 。 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在《江雪》里面描绘的场景 , 显而易见 , 《寒江独钓图》创作与这首诗关系匪浅 , 更有可能 , 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就是根据柳宗元的这首《江雪》而得 。 实际上诗意画 , 画写景 , 一诗一画相得益彰 , 这就诠释了诗是无形画 , 画是有形诗这样超然的意境 。
一千年前的画,只画船不画水,为啥被认为是神作?放大10倍才知道
文章图片
绘画的功底全在于细节 , 当人们发现这一叶扁舟的船头微微翘起的时候才发现渔翁在船尾聚精会神忙着钓鱼 , 这种无言以表的细节把控 , 也只有马远的神来之笔才能驾驭 。 四周的空旷叫人回味无穷 , 浮想多多 , 当然画家并不是忘记水波这件事 , 也只是寥寥几笔的轻描淡写 , 以至于人们非得把这画放大十几倍才略显水波的存在 。
二、画为诗来 , 诗为画生
诗是无形画 , 画是有形诗 , 其实要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 。 不难想象 , 柳宗元的江雪一定会有人以画来诠释 , 然而真正能够与《江雪》般配的却只有马远的《寒江独钓图》 。
值得提出的是 , 留白是一种艺术表达 , 抑或说是一种表现手法 。 画画需要留白 , 而这恰恰是考量大师的把控整体的能力 , 几乎所有的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高手 , 在方寸之地彰显天地之宽 , 着实不易 。
一千年前的画,只画船不画水,为啥被认为是神作?放大10倍才知道
文章图片
就比如马远的《寒江独钓图》 , 一幅画中 , 一只小舟 , 一个渔翁 , 很是简约 。 即便是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 , 却叫人感到一片烟波浩渺 , 堪堪的碧波荡漾 。
一千年前的画,只画船不画水,为啥被认为是神作?放大10倍才知道
文章图片
在《寒江独钓图》这幅画里 , 百分之九十的地方空旷无他 , 渔翁和他的小船显得是那样的孤寂 , 而这恰恰就是画家的意喻所在 。 宽厚待人 , 给人们留下想象的空间 , 这就是以无胜有的留白的艺术魅力 。
它不仅创造了很高的审美价值 , 更烘托画家的“孤”与“独” 。 孤舟是孤的一种表达 , 而蓑笠翁独自垂钓 , 则是刻画这个“独”字的真正内涵 。 孤而不独 , 独而不孤 。 这才是真正的诗情画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