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泻|中医里的一个常用良药,有养益五脏、祛除水湿、化湿降浊3大妙用

泽泻|中医里的一个常用良药,有养益五脏、祛除水湿、化湿降浊3大妙用

文章图片

泽泻|中医里的一个常用良药,有养益五脏、祛除水湿、化湿降浊3大妙用

如果说一部大片 , 里面最让人难以忘记的就是其中的主角 , 然而 , 将这些主角衬托起来的配角才会让整个大片更加饱满 。
不过 , 也有一些在大片里面露脸的配角 , 完成了逆袭 , 最终让人们印象更加深刻 。
将中药方剂比作大片 , 那么每一个方剂里 , 大多都有主角和配角 , 尤其是配角 , 更是不在少数 , 虽然经常在一些药方里面穿梭 , 但是往往不能被忽视 。

比如中药泽泻 , 是中医里面的利水渗湿良药 , 一般入药的是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 , 在中医里面这味中药味甘性寒 , 主要归入身体里面的肾经和膀胱经 , 这两个脏腑 , 刚好跟身体里面的水液代谢有关 , 因此功效上更是具有利水渗湿、清泄内热的作用 。
为什么会说泽泻这味中药是配角呢?
国民神药六味地黄丸、千古利水第一名方五苓散 , 还有清利湿热的经典方剂龙胆泻肝汤里面 , 都能看见泽泻的身影 , 但都不是主角 。 但泽泻也有做主角的时候 , 比如医圣张仲景的泽泻汤 。
那么 , 什么是泽泻?简单来说就是“泽其不足 , 泻其有余” , 这味中药又被人们称为“如意花” , 让人称心如意 , 由于泽泻生长在山泽浅水 , 这根部将水液运行 , 随气机上升 , 同时随着通调下降 , 完成整个水液循环 , 而且连血液里面的废水都能被抓出来 , 并且从身体里面排出 , 利水渗湿声名远扬 。
古人曾说过 , 在用补益的同时 , 必须兼有泻邪 , 这样才能避免滋腻的出现 , 同时病邪也方便从身体里面出去 , 这样补益药的补益作用才会更加显著 。

而泽泻便是衬托补药的配角 , 是将病邪祛除的得力干将 , 正所谓“邪去则身安” , 因此泽泻具有养益五脏、化脂降浊、泻火利湿等3大妙用 。
说到五脏的养益 , 最具代表性的药方自然是地黄丸家族 , 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六味地黄丸 , 而六味地黄丸主要由六味中药配伍而成 , “三补三泻” , 将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一同配伍 , 专门对肾阴不足所造成的相火偏亢、遗精、潮热等病症 , 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
在六味地黄丸这个药方里面 , 泽泻和茯苓、牡丹皮组成“三泻” , 其中茯苓具有健脾利湿之效 , 而丹皮可以清肝凉血 , 至于这泽泻 , 和茯苓共同起到利水消肿、泻热降浊的作用 , 五脏之阴皆补 , “藏精而不泄” 。
在降脂化浊方面 , 最有名的药方就是医圣张仲景的五苓散 , 这个药方出自《伤寒论》 , 是利水祛湿的代表药方 , 将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 , 这5味中药一同使用 , 用于身体里面水湿病邪的祛除 , 如今生活中常见的高血脂症 , 就中医来说属于痰湿、瘀血、湿阻的范畴 , 由于肝肾阴虚、脾虚痰湿内阻、经络瘀滞不通所致 , 当然也有可能是七情内伤、气机不畅、血脉滞涩等病因构成 。

当脾胃里面存在湿热的时候 , 白术、泽泻、茯苓可以帮助身体里面的水湿祛除 , 热随湿去 , 而且泽泻可以清泄心包络之火 , 除内脏之湿 。
而泻火利湿的代表药方就是龙胆泻肝汤 , 这个方剂里面的木通苦寒利水 , 可以清泻心火 , 同时还能将小肠里面的湿热祛除 , 而泽泻甘寒 , 善于下焦湿热病邪的化解 , 同时车前子也具有利水通淋之效 , 这三味中药 , 共同增强了清热利湿的能力 , 将肝胆里面的火热下引 , 然后随着小便一起从身体排出 , 帮助身体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