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瘤藏身误以为“中年发福” 多学科协作14小时成功“拆弹”

本文转自:南京晨报
巨瘤藏身误以为“中年发福” 多学科协作14小时成功“拆弹”
文章图片
汪先生术后恢复良好 , 出院前与吴峻立合影留念并赠送锦旗 。 通讯员供图
人到中年 , 很多人觉得有“啤酒肚”是常见中年发福的表现 , 现年42岁的汪先生也是这样认为 , 可谁知道 , 他的大腹便便竟是因为腹中藏有巨大的腹膜后肿瘤!近日 ,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中心联合院内多个学科的共同攻坚 , 最终耗时14小时成功为患者摘除长径达54cm、重达20余斤的巨大肿瘤 。 “感谢胰腺中心副主任吴峻立教授团队!感谢医院没有放弃我们!是你们让我重获新生!”进入术后康复期的汪先生感动地说 。
绝望:
不幸罹患“超级巨大”腹膜后肿瘤
汪先生和妻子从事的都是IT行业 , 两年前 , 进入不惑之年的汪先生突然察觉出身体的异样 , “因为我平时生活方式比较健康 , 饮食上面也注意营养搭配 , 体型也不胖 , 可前年我发现肚子还是比之前大了 , 当时觉得可能人到中年从事我们这个行业普遍都有点发福 , 就没有注意 , 只买了健身腹轮在家练练 , 但并没有什么效果 。 ”汪先生回忆 , 随后的一年多 , 渐渐发觉吃了点东西就感到腹胀 , 直至今年9月底 , 体检做B超竟然发现肾脏不见了!“之后做了进一步的CT影像检查 , 才发现腹膜后长了东西 , 我们第一时间咨询了国内、国外的医生 , 国内多家医院都告诉我们没办法了 , 后来听说江苏省人医的胰腺中心手术做得好 , 就决定让他们试一把 , 这才找到吴主任 。 ”汪先生的妻子说 。
吴峻立教授介绍 , 腹膜后肿瘤位置特殊 , 往往呈膨胀性生长 , 导致肿瘤巨大而症状不明显 , 部分肿瘤恶性程度高 , 手术切除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的治疗手段 。 “汪先生的手术相比一般的腹膜后肿瘤切除来说 , 难度更大 , 因为这个肿瘤已经侵犯了腹腔内多个脏器与血管 , 要切除干净 , 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 。 ”吴峻立教授说 。
希望:
多学科协作 , 打开“生命之窗”
汪先生一入院 , 江苏省人民医院胰腺中心“一站式”多学科诊疗团队便为其做了详细的术前评估 。 “切除受肿瘤侵犯的部分左侧髂腰肌是可行的 , 术后仍可以行走 , 患者可以从中获益 , ”骨科主任医师李菊明表示 。 “左侧髂血管处的侵犯可以试行分离 , 也可以考虑直接行血管切除重建”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焦元勇提出 。 “患者左侧输精管受累 , 左侧腹股沟管内可见软组织影 , 切除左侧输精管并探查左侧腹股沟是必要的 。 ”普外科疝与腹壁外科负责人陈思梦主任医师提醒……经过充分的多学科讨论 , 专家团队最终决定“全力一搏” 。 “我查阅了相关文献 , 如此之大的手术鲜有报道 , 但是患者还很年轻 , 我们没有理由就这么放弃 , 整个手术、麻醉团队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一场硬仗 。 ”吴峻立说 。
10月10日 , 汪先生接受了手术治疗 。 “手术比预想的还要复杂、艰难 , 肿瘤填满了整个腹腔和盆腔 , 留给我们的操作空间十分有限 , 手术团队的陆子鹏副主任医师和吴鹏飞主治医师熟练精准配合 , 既要费力轻柔地托抱住巨大沉重的肿瘤 , 又要保护好周围正常组织 , 避免撕破肿瘤侵犯处菲薄的血管壁 。 ”吴峻立表示 , 术中团队也遇到了很大挑战 , “分离到左侧髂总-髂内外动脉分支处时 , 我们发现肿瘤侵犯深度超过动脉外膜 , 原先预想的运用胰腺中心苗毅教授创立的动脉鞘剥除技术进行肿瘤分离无法完成 , 在团队抉择如何进行血管重建之际 , 血管外科焦元勇副主任医师提出 , 可以使用自体正常髂内动脉桥接髂总动脉与髂外动脉 , 既保证了肿瘤的彻底切除 , 又保证了下肢血供的通畅 , 随着血管的离断 , 肿瘤连同被侵犯的组织器官终于被完整切除 。 ”吴峻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