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重“藏养”,合理饮食进补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立冬重“藏养”,合理饮食进补
文章图片
□本报采访人员王甜策划陆丹丹实习生王梦霏
转眼到了立冬时节 , 立冬是冬天的开始 , 天气转寒、万物蛰伏 , 中医所讲究的冬藏冬养也要正式拉开序幕了 。 除了要防寒保暖之外 , 养生防病、合理进补也尤为重要 。 立冬时节有哪些养生保健的窍门呢?本期《节气话养生》栏目采访人员邀请到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中医师、中医全科医师杨祁来为大家普及立冬时节的养生知识 。
立冬时节在穿着上要注意哪些防寒保暖的部位呢?一是头部的保暖 。 “头为诸阳之会 , 我们手足的阳经都是在头部交汇的 , 头部的保暖非常重要 , 如果不注意就有可能出现头痛、神经痛等症状 。 ”杨祁提醒 , 出门的时候可以选择一顶合适的帽子来帮助保暖 。 二是背部的保暖 , 背部是督脉循行的部位 , 也是中医所说的“阳中之阳” , 空闲的时候可以选择晒晒背 , 尤其是老年人 , 对身体是非常有益的 。 三是腹部的保暖 , 尤其是脾胃的保养 , 否则饮食睡眠都会受到气温或高或低的影响 。 四是脚部的保暖 , “寒从脚底生 , 冬季要选择舒适保暖的袜子 , 避免脚受凉 。 ”此外 , 对于老人小孩来说 , 颈部的保暖也非常重要 。 出门的时候尽量戴上围巾 , 或者穿立领的衣服 , 不要让颈部受风着凉 。 老年人可以在冬天经常泡泡脚 , 对于防寒是有很大帮助的 。 足浴泡脚的药物要以温阳散寒的药材为主 , 比如生姜、花椒等 。 “因为泡完脚 , 皮肤毛孔完全打开 , 为了不让寒气进入 , 建议大家泡完脚后一定要立刻上床休息 。 ”
天一凉很多爸爸妈妈就开始提醒孩子要穿秋裤 , 那立冬时节有没有必要穿秋裤呢?杨祁解释 , 如果是体质阳虚的病人 , 天生畏寒 , 那需要尽早穿上秋裤;体质强健、不畏寒的人则没有太大必要 。 “有的时候主动地适应自然界对我们身体的影响 , 对于我们的健康是更好的 , 因此在保暖的同时要注重加强锻炼 。 ”有些体质虚寒的人在冬天会手脚冰凉 , 这些人群可以在冬天多搓搓手 , 促进血液循环;也可以微微握拳 , 中指下有一个穴位叫劳宫穴 , 按压劳宫穴有温肾补心温阳的功效;脚部的涌泉穴也有温阳作用 , 可以经常按揉涌泉穴 。
很多人在冬天容易复发鼻炎、咽炎 , 出现感冒咳嗽的症状 , 中医上有哪些保健的技巧呢?百姓家中常备的中成药对于这些症状的缓解有没有作用呢?杨祁提醒 , 对于鼻炎患者来说 , 可以对鼻翼旁的迎香穴、印堂穴、鼻通穴进行五至十分钟的按揉 。 咽炎患者可以在颈前部进行刮痧治疗 , 也可以用一些茶饮辅助治疗 , 比如蜂蜜柠檬水等 。
耳朵在冬天也是个特别怕冷的器官 , 甚至会出现冻疮发痒的症状 ,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好耳部的保暖工作呢?如果出现耳朵受冻不舒服的情况 , 又有哪些办法可以缓解呢?“耳朵的皮肤很薄 , 血管较浅 , 所以容易受冻 。 预防耳朵受冻 , 首先可以多做一些户外的锻炼 , 提升耳朵耐寒的能力 。 如果是生过冻疮的人群 , 可以在冬天来临之前提前涂抹药膏进行预防 。 ”杨祁说 , 如果还是出现了冻疮 , 轻度的患者可以轻轻揉搓耳廓直至发烫 , 较严重的患者需要涂抹冻疮膏 , 如果发生破溃等情况 , 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 。
中医中的“冬藏”到底是个怎样的概念呢?杨祁解释 , 所谓“冬藏”是指在冬天要收藏阳气 。 “冬天的这三个月 , 我们在作息上要做到晚上早点睡、早上迟点起 , 多晒太阳 , 锻炼要适量 , 特别注意锻炼不要过多地出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