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上稻香飘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
盐碱地上稻香飘】建新镇卜巢村耐盐碱水稻基地迎来丰收
盐碱地上稻香飘
盐碱地上稻香飘
文章图片
时下正是海水稻的丰收季 。
盐碱地上稻香飘
文章图片
白鹭栖息在金黄的稻田上 。
盐碱地上稻香飘
文章图片
晒谷场里 , 稻谷堆成了小山 。
盐碱地上稻香飘
文章图片
捧起金黄的谷粒 , 农人脸上满是喜悦 。
盐碱地上稻香飘
文章图片
金黄的稻田间 , 收割机穿梭不停 。
金秋时节 , 碧空如洗 , 位于遂溪县建新镇卜巢村的海水稻田 , 正迎来丰收 。 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方 , 白鹭自在翩飞 , 微风拂面 , 千重金黄的稻浪随之高低起伏 , 翻涌不绝 。 收割机轰隆作响 , 空气里霎时扬起阵阵微尘 , 嗅得到稻谷独有的香气 。 在晒谷场 , 农民们用钉耙摊开一座座堆成小山状的稻谷 , 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
卜巢村海边盐碱地种植的稻米 , 不是普通的品种 , 而是海水稻 。 海水稻是一种特殊的耐盐碱水稻 , 是主要生长在雷州半岛的特种地方稻种群 。 海水稻又称海红香米 , 与一般的水稻不同 , 剥开海红香米金黄的谷壳 , 可以看到 , 它由一层深红的米衣包裹 , 褪去米衣 , 才见洁白的颗粒 。 而这层红色的米衣 , 恰是海红香米的营养价值蕴藏之所 , 里面富含膳食纤维 , 对于降“三高”颇有益处 。
蒸好的海红香米 , 色泽红润 , 有一种独特的“芋香” , 口感与粗粮接近 。 它不仅是来自自然的馈赠 , 也是科研团队精心研究的成果 。 1986年 , 湛江人陈日胜在湛江遂溪县海边发现了一棵野生海水稻 。 经过30多年的潜心研究 , 一个耐盐碱的水稻品种“海稻86”终于被培育出来 。
多年来 , 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创新团队致力于海水稻研究 , 为海水稻的推广付出无穷心血 。 “我认为 , 在中国实现耐盐碱水稻种植1亿亩的目标 , 前景很美好 。 ”让亿亩荒滩变良田 , 是袁隆平院士生前的一个愿望 。
从播种到收获 , 海红香米需要长达128天的生长周期 。 每年的农历九月底至十月初 , 卜巢村面积多达800亩的海水稻田 , 迎来收割的季节 。 这里位于通明海与城月河的海河交错潮汐带 , 农历每月初二至初四、十七至十九的大潮期间 , 河海水涌入卜巢村的稻田 , 带来丰富的水生生物肥料 , 滋润着田间的农作物 。 这里的自然条件天然适合海水稻生长 , 没有农药和人工肥料的干预 , 卜巢村出产的海红香米 , 香味浓郁 , 口感松软 , 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
“以前 , 这里的盐碱地种不了农作物 , 都是荒地 。 现在基地承包下来 , 请农民种植海水稻 , 使他们的收入增加了不少 。 现在每亩地能产湿谷900斤 , 收购价每斤1.5元 。 如果按干谷算 , 亩产700斤 , 每卖出100斤 , 可以挣220元 。 ”谈到种植海水稻给村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 卜巢村边洋坑海水稻基地负责人林开平深有感触 。
如今 , 卜巢村的海水稻基地采取“双季稻+蔬菜”轮作模式 , 种植海水稻3至5年后 , 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 将盐碱地变为良田 。
卜巢村的这片海水稻原生境保护区毗邻通明—城月河 , 红树林环绕分布 , 三三两两的白鹭随处可见 , 生态环境优美 。 这里种植的海红香米是广东海洋大学研究培育的品种 , 通过古老海水稻与现代香稻杂交选育而成 。 卜巢村的海红香米 , 是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建设项目 。 通过“科研院所+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 , 广东海洋大学提供技术支撑 , 合作社承包土地 , 农户进行种植 , 广东海红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收购稻谷再出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