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臂拳、鹰爪益视功、健耳功……想学功夫就来这里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坐标:运河广场拱宸桥东侧
主题:没有围墙的武术活态馆
通臂拳、鹰爪益视功、健耳功……
想学功夫就来这里
通臂拳、鹰爪益视功、健耳功……想学功夫就来这里
文章图片
通臂拳、鹰爪益视功、健耳功……想学功夫就来这里
文章图片
通臂拳、鹰爪益视功、健耳功……想学功夫就来这里
文章图片
通臂拳、鹰爪益视功、健耳功……想学功夫就来这里
文章图片
通臂拳、鹰爪益视功、健耳功……想学功夫就来这里
文章图片
扫一扫
看更多《身边的亚运》
你是否因为经常看手机听音乐 , 视力、听力有所下降?你是否觉得以前用之不尽的力气一天天变小?不妨来上上“有用的功夫课” 。 最近 , 位于运河广场拱宸桥东侧的巩式通臂拳非遗传承基地推出了“迎亚运 , 人人学武术”公益教学 , 鹰爪益视功、健耳功、通臂拳……想学什么任你选 。
通臂拳、鹰爪益视功、健耳功……想学功夫就来这里】活动预告:
内容:
每周二通臂拳单操、龟功十三式;每周四鹰爪益视功、健耳功
时间:
上午8:30——9:30
地点:
拱宸桥中华武术特色小镇(巩式通臂拳非遗传承基地)
八旬非遗老拳师
义务教拳六十载
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穿越古今 。 从隋唐起就是南北水陆交通要道 , 镖局护院 , 镖师练武行镖 , 也教周围人练拳 , 催生运河沿岸习武尚武之风不衰 。
拱墅地处京杭大运河最南端 , 盛世中的运河武术 , 敛去了时光中的风霜锐利 , 融汇于新时代的蓬勃生机 。 每天清晨 , 拱宸桥东侧的拱墅区民星大舞台前 , 一群黑衣人以手指剑出腿如风 , 刀枪剑棍活态演绎 , 沿袭古老遗风 , 成为大运河一道亮丽的风景 。
早上七点 , 作为巩式通臂拳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 毕瑞棠吃完早饭后就会来到这里 , 先热身 , 再套路 , 和弟子们一练就是数小时 。 这样的习惯 , 几十年如一日 。
出生于1936年的毕瑞棠老家安徽歙县 , 从小喜欢武术 。 1959年 , 结识了前黄埔军校教官、一代武术宗师巩成祥 , 后拜入其门下 。 通臂拳历史悠久 , 早在明朝已有文字记载 。 巩成祥所传的巩式通臂拳广吸它长 , 结合打擂实践 , 融独流通臂拳、佛汉、周腿等诸拳种精华 , 攻防严密 , 灵活多变 , 实用性强 。
1962年起 , 在师傅的授意下毕瑞棠和师兄弟一起在卖鱼桥一带教拳 。 那时候 , 毕瑞棠白天是烟糖公司一名业务员 , 上班夹着公文包 , 蹬着自行车穿梭在大街小巷 。 下班就换上劳动布夹克衫、黑胶底力士鞋 , 在街头教拳 。
巩成祥的亲传弟子有不少 , 后来同辈师兄弟中有些因为忙于生计 , 慢慢地放弃了 。 而毕瑞棠一年365天 , 除了年三十 , 天天练拳教拳 , 如今最老学员已跟练了50多年 。 收徒原则同样传承于师父 , 只要想学就教 。 “收徒弟其实是看缘分和根基 , 学武术真的很辛苦 。 ”
其间教学点辗转过不少地方 , 在学校操场、空闲的晒谷场上教 , 在附近公园甚至商场停车场上练 , 毕瑞棠的这个教学点一直没停下来过 。 2018年 , 巩式通臂拳申遗成功 , 运河畔的民星大舞台成了传承基地 。 有了这个据点 , 大家学武的环境比之前好多了 。
运河畔非遗传承
一群人一起努力
如今 , 毕瑞棠已不再是一个人在努力 。 在这个非遗基地 , 一帮同样对武术有情怀的人纷纷参与进来 。
二十出头的帅小伙子周凡年纪不大 , 已是通臂拳教学当家教练 。 他是毕瑞棠的外孙 , 蹒跚学步时就跟着外公学功夫 , 现在不管带成人还是教小孩 , 胸有成竹颇有大师风范;女儿毕魏以前在单位里负责公关 , 退休后接手了基地的对外联络与宣传 , “我没有跟父亲学过拳 , 刚开始来纯粹就是想帮帮忙 , 毕竟他已经80多岁了 。 接触后便觉得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 传统武术是我们的国粹 , 但一些拳种却因为一些老拳师的离世而逐渐消亡 , 所以保护和传承工作刻不容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