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受损之后能否再生?黄埔这堂公开课由苏国辉院士主讲

视神经受损之后能否再生?能否通过非药物治疗的方式 , 有效缓解抑郁呢?11月7日 , 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在黄埔科普讲坛暨万象校园科学公开课第2期上 , 分享了视神经再生等科学奥秘和他的成长故事 。
视神经受损之后能否再生?黄埔这堂公开课由苏国辉院士主讲
文章图片
CNTF-壳聚糖能促进成年哺乳动物视觉系统重建并恢复功能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视力报告》显示 , 中国城市的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高达67% 。 这背后的一个巨大隐患就是 , 青少年一旦发展成高度近视 , 今后将会大大增加罹患各类眼部疾病甚至失明的风险 。 相比1990年 , 2019年中国失明人数增加了超过64% 。 视神经受损之后能否再生?这正是苏国辉院士多年来的研究重点方向之一 。
视神经受损之后能否再生?黄埔这堂公开课由苏国辉院士主讲
文章图片
苏国辉院士介绍道 , 视神经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 在成年哺乳动物中 , 损伤后不能再生 。 到目前为止 , 尚无可临床转化的措施能修复严重的视神经损伤 。 而苏国辉院士及其团队首次发现报道了成年大鼠的视网膜节细胞受损轴突 , 可以在外周神经中长距离再生 , 他也因此被誉为“世界视神经再生研究的先驱者” 。
苏国辉院士及其团队首先研发了一种生物活性材料——CNTF-壳聚糖 , 通过研究证实了CNTF-壳聚糖能促进成年哺乳动物视觉系统重建并恢复功能 , 也就是说视神经受到严重损伤后 , 也具有临床修复的可能性 。 近年来 , 苏国辉院士也致力于中医药方面的研究 , 发现来自枸杞的提取物—枸杞糖肽 , 对视网膜细胞有神经保护作用 , 并对抑郁症有影响作用 。
预防抑郁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强体育锻炼
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显示 , 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 , 且发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 。 但是同时 , 很多公众对于抑郁症缺乏正确认识 , 抑郁症患者依然面临着病耻感强、疾病教育缺失、就医困难等问题 , 导致没有被诊断和没有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依然是“绝大多数” 。 那对于大众而言 , 能否通过非药物治疗的方式 , 有效缓解抑郁呢?
苏国辉院士介绍 , 枸杞提取物——枸杞糖肽能改善抑郁症状 。 抑郁高危人群连续6周服用枸杞糖肽后 , 他们的认知障碍、阻滞、无助感可得到较大改善 。 他与团队还通过建立动物模型对老鼠的行为进行测试 , 发现运动能够很好地改善老鼠的抑郁情况 , 且适用于人类 。
“要生活得好 , 就要运动 。 ”苏国辉院士强调 , 预防抑郁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强体育锻炼 , 运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干预手段 , 对于机体生理功能和代谢稳态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 其团队发现了运动可以改善突触和神经网络的分子细胞机制 , 从而达到抗焦虑的效果 。
院士致青少年:树立目标并享受过程
视神经受损之后能否再生?黄埔这堂公开课由苏国辉院士主讲
文章图片
苏国辉院士还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年少时对未来懵懵懂懂 , 经常干学习以外的事情 , 比如开派对、玩摇滚乐队 。 直到同学兄长的一番话让他彻底开窍:“年轻人一定要有目标 , 要考虑未来前程 , 做一个对家庭乃至国家都有用的人 。 如果想要上大学 , 考试就是达到目标的桥梁 。 ”他定下目标 , 开始努力读书 , 接受过程中的挫折——与香港的大学失之交臂、选读到不感兴趣的专业;也享受过程中的“自讨苦吃”——毅然转专业、大量啃文献;但他决不放弃、坚持到底 , 成功拿到麻省理工大学的神经科学博士学位 。
而后 , 苏国辉带着对祖国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回到了香港 , 努力成为祖国与西方科学的桥梁 , 频繁在国内外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研究 。 退休之后 , 他继续为祖国的神经科学事业而奋斗 , 来到暨南大学 , 主持建立了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 。 自从2008年至今 , 已经取得了一批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 。 “实现目标的过程 , 往往比实现目标本身更令人陶醉 。 ”他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