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华胥大杏:带动果农走上“杏福路”

本文转自:三秦都市报
蓝田华胥大杏:带动果农走上“杏福路”
文章图片
地处秦岭北麓的蓝田县是西安地区大杏的集中产区 , 曾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优质大杏生产基地 。 每年三月 , 华胥杏花谷的杏花恣意盛开 , 壮观而浪漫;六月 , 一颗颗金灿灿、黄彤彤的蓝田华胥大杏高挂在田间枝头惹人馋 , 随手摘下一颗掰开 , 金黄色的果肉伴着丰盈的汁液 , 引得人垂涎欲滴 。 尤其是近年来 , 在当地政府和西安市市场监管局的有力保护和促进下 , 蓝田华胥大杏正在带动蓝田果农大步走向增产增收的“杏福路” 。
历史悠久一方水土孕育“一方风味”
蓝田华胥大杏:带动果农走上“杏福路”】相传在上古时期 , 伏羲、女娲因吃了其母华胥氏亲手所植大杏树的百年之果 , 灵气顿生 , 从而识河图 , 译洛书 , 画八卦 , 创文字 , 炼石补天 , 并建立了远古华胥文明 , 如今的华胥氏大杏便是由此传说而得名 。 实际上 , 蓝田华胥大杏栽培已有2500多年历史——据《蓝田县志》记载 , 远在唐以前 , 杏树在民间就已普遍栽植 , 唐代钱起的诗句“爱君蓝水上 , 种杏近成田”就表明了这一点 。
蓝田华胥大杏之所以美名远扬 , 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不无关系——位于北部横岭黄土丘陵沟壑区和西部黄土台塬区是蓝田大杏的主栽区 , 该区域海拔高度603.0-763.3米 , 中性偏碱和微量元素丰富的有机土壤适应大杏生长发育;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 以及四季冷暖分明的气候都有利于大杏茁壮生长;蓝田境内河流多、密度大、水质好 , 加上含量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 这些都成就了华胥大杏的风味浓且具芳香的优秀品质 。
香飘四海科学栽种铺就“杏福路”
如果说 ,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赋予了蓝田华胥大杏的美味 , 那么果农们勤劳致富的双手及科学栽种技术让蓝田华胥大杏以“香飘四海”之势铺就了一条增产增收的“杏福路”:蓝田大杏选择排灌良好的丘陵地、沙荒地壤土和砂壤土建园 , 园地要远离国道、铁路等交通主干线100米以外;选择树势强健 , 丰产性好 , 适应性抗逆性均强 , 果个大、不裂果 , 果面着色均匀 , 成熟度均致 , 果肉为硬溶质或半溶质 , 较耐运输 , 货架期较长;同时 , 在蓝田县农业农村局对生产技术的要求和规定下 , 蓝田华胥大杏对土壤管理、施肥过程、整形修剪等也进行了科学有效管控 。
如今 , 蓝田大杏种植面积达9700亩 , 其中大银杏年产1.5万吨 。 蓝田县华胥镇阿氏村、上许村、孟家岩村等成为了大银杏主产村 , 销售则以生产专业合作社为纽带 , 采取“地基+合作社+农户”模式 , 传递龙头产销信息 , 积极开展产销一条龙服务 , 产品包装设计新颖 , 突出大银杏品牌 , 精品果子每公斤25元以上 , 一类果子每公斤18-20元 , 二类果子每公斤10-14元 , 亩产1000-1500公斤 , 亩产值约2万元 , 经济效益显著 。
本报采访人员艾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