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的肺癌病例可归因于烟草暴露,长期被动吸烟也要小心肺癌

在中国 , 肺癌多年高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一位 。 因为其早期症状不明显 , 多数患者确诊时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 , 总体五年总体生存率不足20% , 已经成为危害国人健康的“癌症第一杀手” 。 很多人都关心 , 哪些是肺癌的高危因素?如何能早期发现肺癌?在第22个“国际肺癌关注月”来临之际 , 采访人员采访了国内肺癌诊治知名专家、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史美祺主任医师 , 请他为大家带来权威解读 。
87%的肺癌病例可归因于烟草暴露,长期被动吸烟也要小心肺癌
文章图片
图源视觉中国
数据:长期被动吸烟危害不小
87%的肺癌病例可归因于烟草暴露,长期被动吸烟也要小心肺癌】史主任提醒 , 吸烟是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 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0-30倍 。 87%的肺癌病例可归因于烟草暴露 , 80%的男性肺癌患者是由吸烟引起的 , 女性为45% 。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1年版《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下称《指南》)中将以下人群纳入肺癌的高危人群:年龄55~74岁 , 吸烟史≥30包年 , 戒烟史<15年;与吸烟者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20年;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职业暴露史(石棉、氡、铍、铬、镉、镍、硅、煤烟和煤烟尘)至少1年;有直系亲属确诊肺癌等这类人群纳入肺癌的高危人群 , 要定期进行防癌体检 。 由此看出 , 长期被动吸烟的危害很大 。
87%的肺癌病例可归因于烟草暴露,长期被动吸烟也要小心肺癌
文章图片
图源视觉中国
提示:非高危人群也不安全
《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建议 , 高危人群在50-74岁要定期进行低剂量CT筛查 , 但在临床上 , 非高危人群肺癌发生率也不容小觑 , 特别是女性非吸烟者相当普遍 。 这一现象引起了专家的高度重视 , 2015-2021年国内一项研究 , 对11709位居民开展了一次低剂量CT检查,结果有200位居民确诊为肺癌 , 其在高危人群中检出率为2.3% , 而非高危人群中检出率是1.3% , 仅有55.6%的肺癌确诊患者符合《指南》的筛查标准 。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 , 若使用《指南》推荐的筛查标准 , 近一半能够发现的肺癌被“忽视”了 。 史主任指出 , 肺癌筛查不应是高危人群的“专利” , 非高危人群也需主动参与 。
87%的肺癌病例可归因于烟草暴露,长期被动吸烟也要小心肺癌
文章图片
图源视觉中国
建议:低剂量螺旋CT是肺癌早期筛查的“黄金手段”
肺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 , 患者出现咳嗽、痰中带血、胸痛、乏力、消瘦、贫血等症状而到医院就诊时 , 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 , 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机会 , 所以肺癌的早期筛查、早期发现特别重要 。 低剂量螺旋CT发现早期肺癌的敏感度是常规X线胸片的4~10倍 , 可以检出早期周围型肺癌 。 美国肺癌筛查试验证明 , 与X线胸片相比 , 在高危人群中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可降低20.3%的肺癌病死率 。 低剂量螺旋CT具有简便、易行、价廉、损伤少、灵敏度高、患者参与性高和易普及等优点 , 可作为高危人群肺癌筛查可靠的基础检查手段 。
真相:只有约5%的肺结节是恶性的
很多人听说肺部发现结节 , 就以为是得了肺癌 , 大多惶恐不安 , 力求一切了之 。 史主任介绍 , 随着群众防癌意识的增强以及低剂螺旋CT的广泛运用 , 大量的肺结节和早期肺癌得以及时发现 , 但肺小结节离肺癌还很遥远 , 群众大可不必恐慌 。 所有的肺结节中 , 只有大约5%最终被确诊为肺癌 , 其余都是良性的 , 不需要手术切除 。 即便是原位癌 , 医生也不建议过早手术 , 而要密切随访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