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候鸟式养生”别忽视这些事


【老年人“候鸟式养生”别忽视这些事】“候鸟式养生”别忽视这些事
近年来 ,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青睐“候鸟式养生”——夏季到我国北方地区避暑 , 冬季则到温暖的南方过冬 。 时序交替 , 暑往寒来 , 最近 , 北方多地气温下降明显 , 许多老年人也如候鸟般前往广西、广东、云南、海南等地 , 开启过冬模式 。 那么 , 这些老年人需要注意什么呢?
出发前 先做个全身体检
选择“候鸟式养生”的老年人通常存在一个认识误区 。 他们往往认为只要避开了北方冷空气的侵扰 , 来到草木葱茏、气候温暖的南方 , 所有健康问题都会消失或减轻 , 因而忽视了对自己身体状况的关注 , 反而导致疾病加重甚至发生意外 。
年逾八旬的陈大伯患有高血压20多年 , 每年冬天都会和老伴到海南居住一段时间 。 陈大伯认为 , 到了气候宜人的海南 , 自己的血压肯定会下降 , 再吃降压药就可能引发低血压 , 于是他在启程前就把降压药停了 。 谁知 , 到达目的地后 , 陈大伯忽然出现头晕、头胀等症状 , 无法站稳 , 走路打晃 。 经医生检查 , 发现其血压高达180毫米汞柱 。
老年人在动身前往外地过冬前 , 不妨先进行一次全身体检 , 重点关注脑动脉病变的评估、糖代谢异常的筛查和动态血压的监测 。 老年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 切莫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 。
旅途中 注意防范静脉血栓
从遥远的北方前往云南、海南等地的老年人一般会选择乘飞机、坐火车或自驾游的方式出行 , 旅途时间往往较长 。 久坐不动易使气滞血瘀 , 特别是天气寒冷时 , 人体血液流动慢、黏稠度高 , 易造成下肢静脉血栓 , 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患者更要小心 。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类经》中指出 , “久坐则血脉滞于四体” , 加上年老气血渐亏 , 鼓动无力 , 老年人在乘坐火车、飞机时 , 应经常起身走一走 , 跺跺脚 , 伸伸胳膊 , 以振气活血 , 也可根据需要穿上专用的弹力袜 。 到达目的地后 , 睡前不妨用热水泡泡脚 , 有条件的还可以加入中药材 , 如川芎、当归、苏木等 , 以增强足浴的效果 。
到达后 饮食运动有讲究
1.适量运动 , 避免劳累
不少老年人来到温暖的南方后会到户外运动 , 亲近大自然 , 此时应注意避免过度劳累 。 老年人体质弱、气血虚 , 过度劳累容易加重心脏负担 。 《内经》有云:“劳则喘息汗出 , 外内皆越 , 故气耗矣 。 ”换句话说 , 气虚则行血无力 , 以致血瘀 , 发为胸痹 。
老年人可选择柔和的运动方式 , 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 。 活动后要重视调息 , 以维护心脏平稳 。 海南等地紫外线较强 , 老年人应注意防晒 , 可涂抹防晒霜、戴遮阳帽 , 同时注意补充水分 。
2.关注身体 , 调养脾胃
中医认为 , “脾胃一虚百病生”“胃不和则卧不安” , 从中可以看出脾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 许多高龄老年人脾胃虚弱 , 运化无力 , 易生寒湿、湿热 , 刚到南方后容易水土不服 , 加之饮食习惯改变 , 易诱发胃脘不适、呕吐腹泻、腹胀便秘等脾胃不和现象 。 在饮食方面 , 老年人的饮食宜清淡 , 不可贪凉 。 即使天气炎热 , 也应尽量喝温水 。
3.水果虽好 , 不要贪多
很多热带水果的含糖量较高(如香蕉、荔枝、龙眼等) , 糖尿病患者应谨慎食用 。 体质寒凉、脾胃虚弱的人 , 如果大量食入寒性的水果(如枇杷、柚子、火龙果、猕猴桃、草莓等) , 可能使脾胃功能受损 , 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等问题 。 而过量摄入热性水果(如龙眼、石榴等)可能促使体内阳气生发太过 , 引起口渴、口干 , 加重上火症状 。 平素脾胃湿热、口中黏腻、舌苔厚、腹胀、大便不爽的老年朋友 , 还应少吃芒果、鸡蛋果、火龙果、榴莲等热带水果 , 因为热带水果性热 , 会助湿生热 , 加重上述症状 。 合理搭配、营养均衡 , 才是正确的吃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