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远离心梗,做好这几件事

本文转自:岳阳日报
关羽饰演者陆树铭因心梗不幸离世 , 专家提醒:
想远离心梗 , 做好这几件事
想远离心梗,做好这几件事
文章图片
11月1日 , 在1994版《三国演义》中饰演关羽的陆树铭 , 因心肌梗死去世 , 享年66岁 。 近年来 , 心梗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 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当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高发疾病之一 。 如今秋冬交替 , 正是心梗多发的时节 。 近日 , 采访人员带着如何预防心梗等问题采访到市中心医院的相关专家 。
秋冬季和早晨是心肌梗死高发时段
近段时间 , 我市气温时冷时热 , 这样的气候对中老年人来说 , 很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问题 。
“中老年人体温调节及血管弹性、反应性降低 , 受冷空气刺激后 , 常导致交感神经异常兴奋 , 全身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 , 血压升高 , 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 , 要重点防范寒冷刺激诱发的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脑血管意外 。 ”市中心医院心血管科专家介绍 ,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时间有两个特点 , 一是一年之中的秋冬季 , 二是一天之中的早晨 。 秋冬季气温下降 , 会导致血管收缩 , 血压升高 , 心率加快;同样 , 在清晨 , 由于生物钟效应 , 在刚睡醒时 , 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 血液中各种激素浓度上升 , 生理代谢活动增强 。 上述变化 , 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 , 一旦斑块破裂从血管壁脱落 , 就会阻塞心脏血管 , 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
急性心梗要抓住黄金救治时间
近年来 , 各项数据也表明 , 心血管疾病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 , 它越来越多地青睐年轻人 , 特别是35岁至44岁人群 , 发病率上升幅度最大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 , 年龄不到60岁者超过半数 , 中青年心肌梗死发病者有10%左右表现为猝死 。
“急性心梗的死亡率高 , 主要原因是公众的认知水平不足 , 患者发病后未能及时就医或呼叫120 , 因此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 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 ”专家介绍 , 急性心梗救治的关键是 , 在发病后最短的时间内 , 将患者送到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 。 急性心梗一旦发生 , 心脏的血液供应会突然停止 , 这时需要及时通过放支架或溶栓 , 疏通堵塞的冠状动脉 , 让心脏重新获得血液供应 。 开通血管的理想时间是发病后120分钟内 , 每拖延一分钟 , 就会有大量的心肌细胞死去 。 如果心梗超过12小时 , 用现有的技术治疗方法 , 或者使用溶栓药物 , 效果已不明显 。
目前 , 急性心梗的最佳治疗手段 , 是在发病后 , 早期通过微创介入手术或溶栓治疗 , 打通堵塞的血管 , 其中介入治疗显著优于溶栓治疗 。
这三次警报都在预示着心梗的可能
专家说 , 其实 , 心梗有三次警报 , 每一次警报的出现 , 都在预示着心梗的可能 。 抓住任何一次 , 都能救命 。
第一次警报 , 往往藏在日常的生活习惯之中 。 这次报警很友善 , 不会造成很大伤害 , 只要足够重视 , 就能尽量减少发生心梗的风险 。 首先 , 如果平时生活方式不够健康 , 比如长期抽烟酗酒、久坐不动、暴饮暴食、肥胖熬夜等等 。 如果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越多 , 那么得冠心病的风险越高 。 另外 , 冠心病与家族病史也有一定的关系 。 如果父母在55岁前得过心肌梗死或做过心脏搭桥手术 , 作为直系亲属 , 也会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 。
第二次警报 , 是“三高”不控制、冠心病不治疗 。 很多人明知道自己有“三高” , 却往往不够重视 。 殊不知“三高”会导致血管中的垃圾加速增加 , 进而导致心血管狭窄 , 引起冠心病 。 如果已经确诊了冠心病 , 那就更得注意 。 一定要按照医嘱进行治疗 , 定时定期做好检查 , 按时按剂量服药 。 如果忽视冠心病的话 , 那么很有可能形成血栓 , 最终引发心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