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跑赢病毒 必须提高速度

本文转自:西安日报
应急采样小分队的“铁娘子”——
要想跑赢病毒必须提高速度
要想跑赢病毒 必须提高速度
文章图片
应急采样小分队接到任务准备出发 。 (受访者供图)
■采访人员张黎娜
“妈妈 , 今天老师表扬了我……”董维接到了儿子乐乐的视频电话 , 和她分享在学校的点滴 。 因为清楚妈妈晚上会很忙 , 10岁的乐乐懂事地选择在午饭后的间歇与妈妈交流 。 董维是雁塔区等驾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 , 去年底加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 先后参与核酸采样、转运组工作 。 因核酸采样技术和心理素质过硬 , 9月底 , 她和35名队员被雁塔区疫情防控指挥部选拔抽调至流调专项工作组混检异常应急采样小分队工作 。
这个小分队里绝大多数是女队员 。 大家24小时待命 , 随时出发 , 迅速找到核酸混检异常人员 , 第一时间为其完成现场采样复核并送检 。 “直接接触阳性感染者的风险很大 , 这就要求我们快速、准确、规范操作 , 更要做好防护 。 要想跑赢病毒 , 必须提高速度 。 ”提到自己的工作 , 董维这样说道 。
要想跑赢病毒 必须提高速度】这两天 , 疫情防控形势向好 , 处于闭环管理中的董维略感轻松 , 她和乐乐聊天的时间比平时长了一些 。 回顾过去一个多月的工作 , 董维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个专业高效的团队 。 “领导帮忙协调 , 兄弟单位协作 , 队员们抢着上阵 , 没有一个人退缩 。 ”熟悉业务 , 统筹人力 , 分配工作 , 培训队员 , 帮助解决疑难问题……在一次次的实战中 , 36岁的她完成蜕变 , 从队员成长为队长 。 让董维印象深刻的是 , 10月22日晚8时左右 , 小分队接到通知 , 需要前往封控中的沙井村完成混检异常应急采样 。 “村里楼道窄 , 大家穿防护服不容易看到脚下 , 一定要多穿几层鞋套 , 以免鞋套被刮破 。 ”董维细心地提醒队员 。
安排3名队员出发后 , 没过多久 , 她接到了队员李天玉的电话:“姐 , 村里地形太复杂了 , 我找不到采样对象 。 ”这批年轻的队员最近经常出入住宅小区、写字楼、地铁站、高速路口、校园 , 已经练就良好的方向感 , 在村里却遇到了难题 。 “别急 , 再给他打电话 , 加微信好友 , 通过位置共享去找 。 ”董维一边帮助李天玉舒缓情绪 , 一边解答问题 , 还在和驻地的同事们继续核实其他待采样人员的位置信息 。 过了一会儿 , 李天玉的电话又来了:“姐 , 位置共享后还是找不到 , 对方也说不清他的具体位置 。 ”小李在电话里急得快要哭出来 。
在房屋林立的城中村 , 微信位置共享的10米误差也许就会错过3户人家 。 但小分队工作的高风险性决定了他们不能请熟悉地形的村民或工作人员当面接应 。 有丰富转运寻人经验的董维想到 , 可以请队员给村委会打电话 , 告知村委会工作人员所处位置附近的店招、建筑等标志性信息 , 请他们电话指引小李 。 最终 , 小李找到了采样对象 。 25分钟 , 她动作娴熟地完成了1次抗原采样和4次核酸采样 。
采样工作近距离、高风险 , 决不允许队员们出现丝毫差错 。 这需要董维用高度的警惕性和责任感去管理队伍 。 不论是培训还是实战 , 她都耐心讲解、反复提醒 , 要求大家按照规定路线返回驻地 , 完成全方位的消杀程序 。 “注意七步洗手法 , 注意手机消毒 , 注意脱面屏、摘口罩的技术要领 。 ”采样对象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后 , 董维还要根据情况安排医护队员和转运司机进入隔离区 。 董维不断向队员们强调:“对自己负责 , 更是对市民群众的健康负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