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吉营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姚吉营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本文转自:承德日报
正蓝旗王家大院一夜成名
姚吉营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姚吉营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文章图片
10月26日 , 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公布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示名单 , 我市唯一一个被评选出的隆化县章吉营镇姚吉营村榜上有名 。
所谓“中国传统村落” , 原名古村落 , 是指民国以前所建的村 。 2012年9月 , 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 , 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 。 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 , 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 。
姚吉营村距隆化县城22公里 , 是通往内蒙古的交通要道 , 毗邻茅荆坝国家森林公园 , 属于燕山山脉 , 滦河流域鹦鹉河川 , 村落形成于清代康熙年间 , 时属正蓝旗 。
姚吉营村志记载:“清为木兰围场御道 。 顺治年间 , 山东络南府和登州府迁入 , 康熙年间 , 全村姚姓最先迁入 , 后王、钟、赵等姓氏陆续迁入 。 初建村时叫姚家营子 , 道光年间改名为姚吉营 。 ”
至今 , 村子里仍然保留着一些传统的建筑和传承已久的民俗习惯 。
而正蓝旗王家大院 , 这座拥有180多年历史的传统院落 , 成了中国传统村落申报工作中的“主力军” 。
“王家大院始建于道光二十六年 , 至今176年 , 当时我高祖王永财在北京经商 , 回到家乡进行了买田修建王家大院 , 房屋占地18亩多 , 菜园子30亩 , 农业用地500亩 , 牛马羊上千头 。 ”已经是正蓝旗王家第16代传承人的王新忠介绍说 , “这里主要建筑分前院、后院、前跨院、左跨院 , 右跨院 , 骡马店和后花园组成 , 总共房间21间 , 青砖青瓦结构 。 有大门楼、二门楼 , 二门楼两侧有耳房 。 当时后院上房五间 , 东西厢房各三间 , 因后代人口众多将骡马店分给大爷爷所有 , 西厢房拆除 , 上房在西边接了一间 , 前院又盖了三间 , 跨院改建了四间 。 解放后土地和菜园子交给国家所有 , 修建公路先后3次占用前院 , 拆了大门楼和影墙 , 最后前院剩1亩来地 。
如今的正蓝旗王家大院 , 虽然外表进行了翻修 , 但依然保持了最原始的砖雕、浮雕和土墙 , 正房内陈设着的八仙桌、小卷书、梳妆盒、马蹄灯 , 厨房屋摆着的铜火锅、铜水壶 , 屋外摆放的农耕器具……五十余件老物件 , 无一不彰显这座院落的年代感 。
而最能证明历史的 , 是正房内摆放的古铜色小盒子里装着的一沓道光年间的地契:
“钟连才今因手乏不便 , 有祖遗地一段情愿出卖王永财名下永远为业……卖价纹银二拾五两 , 恐口无凭立卖字为证……道光二十六年” 。
第六批传统村落公示名单出来后 , 大院微信群里像是过年一样热闹 , 大家回忆着过去 , 也畅想着未来 。
王新忠说 , 自从名单公示以后 , 他这一周都接待了好几批来参观的人 , 自己也快要锻炼成一名合格的讲解员了 。
被列入传统村落的名单 , 并不是最终的结果 , 传统并不意味着不变 , 而是在保护中实现更好地发展 。
“利用传统村落的发展契机 , 立足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 以保护王家大院历史文物 , 恢复王家大院历史原貌为重点 , 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 有效保护历史环境和传统风貌;发扬传统文化 , 将霸王鞭、舞狮、秧歌等民俗活动发扬光大 , 不断提高文化生活水平……”下一步发展规划已经在正蓝旗王家大院雏形初现 , 在此基础上 , 能够发展民俗观光旅游 , 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 也是大院成员们的一点希望 。 (隆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