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自葱茏

本文转自:承德日报
栉风沐雨自葱茏
——读《中国的蔬菜:名称考释与文化百科》
栉风沐雨自葱茏
文章图片
□刘昌宇
栉风沐雨自葱茏】民以食为天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 吃得好、吃得健康 , 成了许多人一日三餐的首选 。 这就意味着 , 人们的饮食结构首先要合理 , 才谈得上既好又健康 。 也就是说 , 荤素搭配是最起码的要求 。 这里所提的“素” , 就是指蔬菜 。 关于蔬菜 , 大家都如数家珍 , 可要讲清它的来源、称谓及食用历史等 , 这里面其实还藏着很深的学问 。 资深蔬菜研究学者张平真的《中国的蔬菜:名称考释与文化百科》 , 正好满足了我们对中国蔬菜的探求欲 。
我国栽培蔬菜的历史由来已久 。 它所形成的蔬菜文化 , 与酒文化、茶文化一起 , 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书中 , 张平真以解读蔬菜的命名为切入点 , 针对276种中国常见的蔬菜 , 分成18大类目进行阐释 , 对其所属类别、起源地域、引入时间、栽培历史、供应现状、名称由来、命名因素、营养成分、食用方法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考释 , 并配以181幅精美的手绘科普图 , 在增进理论认识的同时 , 也以赏心悦目的视觉效应 , 增强了广大读者对这些蔬菜的感性认知 。 从根菜类、白菜类……到食用菌类 , 这些林林总总的蔬菜 , 几乎每一个品种都有着众多的称谓 , 其引进和栽培的历史 , 或长或短 , 最长的已达千余年 , 短的也有了百余年 。 它们不仅以清新悦目的葱茏之色 , 亮丽着人们的双眼 , 还以鲜嫩舒爽的口感 , 征服了大众的味蕾 , 纾解着人们淡淡的乡愁 。 有的蔬菜生于中国、长于中国 , 满溢着中国的元素 。 有的蔬菜虽来自异国他乡 , 但栽培技术和相关的养护知识 , 也随着这些蔬菜的落地 , 一同被引进到了中国 , 它们扎根在华夏这片肥沃的土壤之后 , 很快适应了中国的生存环境 , 又通过一代代中国农人的辛勤培育 , 遂同中国本土的菜蔬一起 , 很快便被人们端上了餐桌 , 成为让国人口齿留香的道道美食 。 从这一小小的切口管窥 , 一部蔬菜的迁移史和演进史 , 俨然就是一部中外文明交融互鉴的历史 。
张平真凭借丰富的蔬菜栽培和研究经历 , 从中国蔬菜的生成史、演绎史中 , 精心爬梳史料 , 为我们分门别类讲述了常见蔬菜在中国生长、栽培、繁殖、茁壮的履程 。 从白菜、甘蓝、芥菜、茄果、葱蒜 , 到薯芋、花菜、芽菜、野生菜、藻类蔬菜等等 , 它们色泽不一 , 禀赋各异 , 却以各自不同的生长之道 , 顽强地存活了下来 , 也彰显出中华饮食文化勃勃的生机 。 书中 , 作者将同一类蔬菜纳入同一主题 , 然后 , 针对每一个细分出来的蔬菜品种 , 从它的科系、产地、栽培历史、不同的称谓、食用价值等方面 , 逐一进行科普 。
除了主要介绍原产于中国的本土蔬菜外 , 全书还用浓重的笔墨 , 讲解了一些外来蔬菜在中国生长的历史 。 比如 , 现今很多人爱吃的胡萝卜 , 它就原产于亚洲的中西部地区 。 关于它的来源有两种说法 , 一则说它元朝时从中亚地区引入 , 另一则是说它自汉代张骞由西域携来 。 有意思的是 , 胡萝卜被多次引入中国 , 从最初的紫色胡萝卜、到后续的黄、红色胡萝卜 , 每一个品种 , 在中国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 出人意料的是 , 胡萝卜原初进入中国 , 一直被作于药用 , 直到后来 , 才成为药用、食用兼具的多用途菜蔬 。 胡萝卜的称谓同样五花八门 , “胡芦菔”“伏萝卜”“黄根”等等 , 数不胜数 。 以胡萝卜为代表的外来蔬菜 , 同中国本土蔬菜一样 , 沐浴着大自然的光雨 , 历经四季的风霜 , 一年一年以盎然的“绿意” , 美化着人们的家园 , 也大大丰富了中国人的餐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