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黎波:筑起脑卒中防治生命线

本文转自:渭南日报
陈黎波:筑起脑卒中防治生命线
文章图片
本报采访人员张晓玲
何谓脑卒中?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 , 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 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 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 。
众所周知 , 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分为两种 , 一种是脑梗塞 , 属缺血性;一种是脑出血 , 属出血性 。 渭南市第二医院工会主席 , 神经脊柱外科(外六科)主任陈黎波倾心致力于脑血管疾病 , 特别是脑卒中的研究与防治 。 他认为 , “必须坚持预防为主 , 任何人都应当站在脑卒中防治的上游” 。
开拓敢为人先
生于渭南市临渭区西塬 , 长于渭南城区的陈黎波 , 199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渭南中医学校学习中医 。 实习期间 , 他被学校安排到渭南市第二医院中医科 , 跟随名专家李治国学习 。 李治国敬业认真的工作态度 , 以病人为中心的从医理念深深地影响着他 , “要做一名人民群众信赖的好医生” 。
1996年毕业 , 陈黎波如愿分配到渭南市第二医院 , 但他只报了个到 , 又考入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习西医临床 。 虽说1999年毕业 , 但他在大三实习期间已经回归渭南市第二医院 , 经过三个月的轮转 , 定科骨科 。
半年后的一天晚上 , 正在值班的陈黎波接到一个因骑摩托车发生车祸 , 头部受伤的小伙子 。 此时小伙子双侧瞳孔已经散大 , 年轻的妻子跪地祈求 , “一定要救回来 。 ”伤得太重了 , 虽然经过紧急抢救 , 还是没有把这个刚刚结婚一个月的小伙子救回来 , 陈黎波的心情万分沉重 。
一种朝着神经外科方向发展的想法灵光一闪 , 破壳而出 。 此后 , 陈黎波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神经外科上 。 在临床上、学习上 , 以及职称申报上 , 他走的是神经外科路子 , 他想在神经外科领域求得发展 。
担当服务为民
虽然选择神经外科方向并不被大家看好 , 但陈黎波执着专一向前奔跑的劲头 , 感染着更多的人 。 2005年 , 医院派陈黎波前往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进修 。 学习回来后 , 骨科也就有了神经外科小组 , 自然而然 , 陈黎波任组长 。
一天 , 临渭区故市镇14岁的男孩王宇 , 因骑摩托摔倒 , 头部受伤来到医院 。 诊断结果:弥漫性轴索损伤 。 片子可见脑组织有点状出血 , 没有手术指征 , 处于深度昏迷状态 。
一个月后 , 王宇生命体征平稳 。 陈黎波采取针灸、理疗和中药疗法 , 结合西医高压氧舱治疗 。 此时 , 医院没有高压氧舱 , 他与附近医院对接 , 每天下午陪着王宇去治疗 , 一次一个多小时 , 全程陪护 。
就这样 , 又是20多天 。 一天早上 , 陈黎波刚进科室大门 , 王宇的母亲迎了上来 , 眼泪哗地流了下来 。 陈黎波心中一惊 , “娃出事了?”紧接着听到王宇母亲说:“娃醒来了 , 昨晚醒来了 。 ”“好!好!”陈黎波的心一下子放到肚子里 。 急步走进病房 , 看到王宇向他微笑 , 轻缓地叫他“叔叔” , 向他问好 。
前前后后 , 在医院住了70多天 , 王宇康复出院 。 王宇一家人心里过意不去 , 还专门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 再后来 , 王宇上学、打工 , 近两年还做起了门窗生意 。 王宇一家人也和陈黎波结成了亲戚 , 家人生病了 , 打电话请陈黎波帮忙预约挂号;过年了 , 蒸上一袋子馍 , 磨上一袋子面就送来了 。
求索奋力作为
一晃又是10年 。 2015年 , 作为医院学科带头人的陈黎波去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进修学习 , 他选择的依旧是神经外科 。 回来后 , 医院给他的小组增加了一名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