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前期,分为6种亚型,需要按照风险,采取精准的预防措施

对于疾病 , 既要认真对待 , 又要避免过分紧张 , 糖尿病前期 , 就属于这种情况 。 咱们的成年同胞 , 每10个人中 , 至少有1个糖尿病患者 , 还有3到4个人 , 是糖尿病前期 。 因为 , 相关的统计资料表明 , 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2.8% , 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为35.2% 。 数据令人忧心 。 那么 , 糖尿病前期 , 是不是最终都会发展为糖尿病呢?应该如何评估风险?采取哪些预防措施呢?咱们现在就来分析相关要点 。
糖尿病前期,分为6种亚型,需要按照风险,采取精准的预防措施
文章图片
糖尿病前期 , 这个概念产生的背景 , 是研究发现 , 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受损IGT , 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 于是 ,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 , 于2001年提出 , 将血糖轻度升高 , 但是 , 还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人 , 定义为糖尿病前期 。 这个概念的内涵和标准 , 目前 , 已经经历了7次修订 。 对此 , 学术界存在着2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 支持者认为 , 提出这个概念 , 有利于引起公众对糖尿病的重视 , 提前进行预防 。 反对者认为 , 是病就治 , 没有发展为疾病 , 就不要咧咧 , 以免让老百姓紧张、浪费医疗资源 。
糖尿病前期,分为6种亚型,需要按照风险,采取精准的预防措施
文章图片
普通百姓可能会感觉纳闷 , 到底啥叫疾病呢?嗯 , 这个嘛 , 简单地说 , 就是个别权威开会决定的 。 因为 , 现代西方医学的基础 , 是按照统计结果 , 划分正常与异常 。 背后有意图 , 只能瞎猜 。 不过 , 人为扩大或缩小疾病范围的事情 , 的确是存在的 。 比如 , 2019年由ADA发布的最新指南 , 对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标准进行再次扩展式修订 , 具体定义为 , 空腹血糖 , 5.6至6.9mmol/L之间 , 或餐后2小时血糖 , 7.8至11.1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 5.7%到6.4% 。 在这3条标准范围内 , 就要被诊断为糖尿病前期 。 按美国老爷们的观点 , 咱们同胞中的糖尿病前期患病率 , 一夜之间 , 就会超过50% 。
糖尿病前期,分为6种亚型,需要按照风险,采取精准的预防措施
文章图片
糖尿病前期,分为6种亚型,需要按照风险,采取精准的预防措施】德国学者 , 做事严谨 , 历经25年 , 对899名曾被诊断为糖尿病前期的参与者 , 进行了观察 , 采用糖耐量试验、磁共振体脂测量、肝脏脂肪含量测定等方法 , 对代谢状况的发展轨迹进行评估 , 据此 , 将糖尿病前期划分为6个亚型 。 第1种亚型 , 是体重正常者 , 只是空腹血糖水平稍高 , 或者出现轻度的糖耐量异常 。 第2种亚型 , 身体消瘦 , 对胰岛素水平变化较为敏感者 。 第3种亚型 , 胰岛素分泌量有所减少 , 或者具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 第4种亚型 , 超重或肥胖 , 但是 , 体脂主要分布在皮下组织中 , 代谢状况仍然处于健康范围 。 第5种亚型 , 肥胖 , 并且伴随脂肪肝或胰岛素抵抗 。 第6种亚型 , 腹型肥胖 , 肝脏内的脂肪含量少 , 胰岛素分泌量增加 。
糖尿病前期,分为6种亚型,需要按照风险,采取精准的预防措施
文章图片
观察性研究的结果表明 , 糖尿病前期的第1、第2、第4亚型 , 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相对较低 。 第2、第5、第6亚型 , 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 而且 , 容易产生并发症 。 第3亚型 , 具有中等程度的慢性肾病风险 。 第5亚型 , 发生血管病变、慢性肾病的风险较高 。 第6亚型 , 出现微量蛋白尿 , 以及慢性肾病的风险较高 。 其他研究则表明 , 年龄较大、胰岛素抵抗程度明显、肥胖且伴随胰岛素抵抗者 , 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较高 。
糖尿病前期,分为6种亚型,需要按照风险,采取精准的预防措施
文章图片
学术界较为统一的观点认为 , 年龄超过45岁、超重、伴有糖尿病家族史或其他风险因素者 , 应该重视糖尿病前期的筛查 。 相关风险因素 , 主要有8种 , 包括腹型肥胖等体重超标者、身体活动水平较低、直系家属曾患糖尿病、种族、年龄、妊娠期糖尿病史、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高血压或血脂异常等疾病史 。 具有风险因素的人 , 应该定期进行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