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编出“幸福篮”

本文转自:益阳日报
巧手编出“幸福篮”
文章图片
王少书正在处理原材料 。
益阳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刘舒婷
红砖堆砌得整整齐齐的小花园 , 就地取材自制的石桌石凳 , 一盆盆鲜活亮眼的绿植……11月17日 , 走进安化县高明乡的美丽屋场驿头铺村 , 一处与众不同的美丽角落引起了采访人员的注意 , 一番询问得知 , 这是村民王少书家的庭院 。
王少书今年已经47岁 , 在生活的重压下 , 一直没找到对象 。 18岁时 , 因患强制性脊柱炎 , 治疗未果 , 从此成了残疾人 , 父母早已去世 , 留下他一人独居 , 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
但困难打不垮对生活有热情的人 , 王少书虽然身有残疾 , 但他从不自暴自弃 , 也不怨天尤人 , 他热爱生活 , 肯吃苦肯出力 。 2018年 , 他的生活开始出现转机 。 闲来无事喜欢在网上看视频的他 , 无意间看到编织手工艺品的视频 , 出于好奇 , 他便点进去看了看 , 最初他并没有放在心上 , 后来看得多了 , 时间久了 , 王少书萌生了一个想法:别人能编 , 我为啥不能呢?
教程有了 , 编织材料从哪儿来?王少书发现 , 村民们盖新房时捆绑建筑材料用的绳子 , 刚好可以用来当原材料 。 于是 , 他每天挨家挨户去收集材料 , 开始自己的手工编织之路 。 别看王少书是个外表粗犷的大男人 , 可他心灵手巧 , 自制了编织模具 , 对照着网上的教程用心学习 , 第一个编织篮很快就“问世”了 , 之后越做越顺手 , 越编越好看 , 编好一个篮子的时间也从3天缩短到1天 。 “知道王少书的情况后 , 我们都会主动给他提供原材料 , 帮他销售 , 他也会赠送我们编织篮 。 ”村民何秀兰告诉采访人员 , 乡邻们都喜欢在王少书这儿买编织篮 , 小号15元一个 , 大号20元一个 , 价格实惠 , 篮子也精致美观且结实耐用 。
巧手编出“幸福篮”】独居的王少书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 , 屋内物品也摆放得整整齐齐 。 家中的一面墙上挂满了他的制作工具 , 已经编织好的几个篮子整齐地在一旁堆放着 , 采访人员见到他时 , 他正在处理新收集的原材料 , 手中的编织带随着手指在灵活地跃动 。 此时的王少书 , 虽然忙碌 , 脸上却始终带着笑 。 怀揣一颗不甘平庸的心 , 他用自己灵巧的双手 , 编织着越来越美好的幸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