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诊断标准有争议!最新指南还有这2大更新看头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 , 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 2021年 , 《柳叶刀》发表由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和世界卫生组织主持撰写的首份全球高血压流行趋势综合分析报告 , 该报告指出 , 2019年全球有12.8亿成年人罹患高血压 , 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为2.45亿 , 患病率达23.2% , 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 反映高血压防治形势非常严峻 。
高血压诊断标准有争议!最新指南还有这2大更新看头】目前全球高血压指南关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仍存在诸多争议 , 而这些问题是高血压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 也是提升高血压诊治水平的关键所在 。
日前 , 2022版《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2022实践版指南”)发布 , 该指南基于当前可获得的最佳证据 , 针对高血压领域相关诊断、评估和治疗的44个临床问题 , 给出了较为详细的循证推荐 , 其中一大变化是建议将中国成人高血压的诊断界值由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下调至SBP≥130mmHg和/或DBP≥80mmHg(1B) 。 不过随后中国国家卫健委官方发文表示:“目前 , 国家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 。
那2022实践版指南对高血压诊断界值的推荐依据是什么?对于高血压治疗又有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以下简称“2018修订版指南”)有哪些异同?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
高血压诊断标准有争议!最新指南还有这2大更新看头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123RF
高血压诊断标准究竟如何?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一直以来就争议不断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该诊断标准也在不断变化 。 而首次将高血压定义修改为血压≥130/80mmHg的 , 是由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在2017年发布的美国成人高血压防治指南 , 这在当时引起了全球广泛的关注 。
诊断标准下调至130/80mmHg将影响多少人群?据中国调查数据显示 , 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中 , SBP130~139mmHg和/或DBP80~89mmHg的人群占比达23.2% , 预计总人数近2.43亿 , 且该血压范围人群主要为18岁至54岁的中青年 。 若按照2017年ACC/AHA指南以及2022实践版指南推荐的高血压诊断界值 , 那么将会多出近2.43亿高血压患者 。
按2022实践版指南的说明 , 中国人能否采用≥130/80mmHg的诊断界值主要是基于观察性研究、临床试验和卫生经济学评估积累的证据 。 指南说明显示有证据支持SBP130~139mmHg和/或DBP80~89mmHg人群风险增加、降压有获益 。 如根据AHA/ACC指南提示 , 在中国35岁及以上成人中 , SBP130~139mmHg和/或DBP80~89mmHg的人群有22.7%需要进行降压药物治疗 , 预计总人数为3990万 。 此外 , 在中国35岁及以上SBP130~139mmHg和/或DBP80~89mmHg且无心血管疾病的成人中 , 在未来10年乃至终生采取降压药物治疗均符合成本效益 。
而中国国家卫健委随后发文中指出 , “由专业机构、行业学协会、个人等自行发布的指南、共识等 , 为专家的研究成果 。 ”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 , 2005年、2010年、2017年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宣传教育要点、防治指南、临床路径等均明确: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 。
ACC/AHA首次提出130/80mmHg的诊断界值时 , 中国医师协会关于中国高血压诊断标准及降压目标的科学声明中指出:“中国高血压防治的首要问题是 , 为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 需加快提高以血压<140/90mmHg为标准的高血压控制率 。 在此基础上 , 应进一步关注血压值在130~139/80~89mmHg范围内人群的管理 , 尤其是其中的高危人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