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肺癌日|呼吸介入诊疗技术让肺小结节微创治疗如虎添翼

东方网采访人员刘轶琳11月17日报道: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 。 随着体检和胸部CT的普及 , 肺部结节的发现率也逐年提高 , 并呈现了年轻化的特点 。 其中 , 还有一小部分为早期肺癌 。
11月17日是“国际肺癌日”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以下简称岳阳医院)举行了主题科普活动 , 和广大群众一起关注肺健康 。
随着体检和胸部CT筛查的普及 , 肺部结节的发现率也逐年提高 , 并呈现了年轻化的特点 。 其中 , 还有一小部分为早期肺癌 。 对于早期肺癌 , 首选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 。 但是有部分患者因年龄、肺功能、体质、多发病灶、恐惧等因素 , 或是曾做过手术 , 无法再次手术或不适合常规手术 。 传统诊疗技术已逐渐不能满足群众愈发提高的医疗需求 。 对于这些患者 , 又该如何处理?
国际肺癌日|呼吸介入诊疗技术让肺小结节微创治疗如虎添翼
文章图片
“我就像是做了个无痛胃镜一样 , 把肺部肿瘤消灭了”
57岁的叶女士虽然年纪不大 , 历经乳腺癌根治术及多次化疗 , 已是一位和癌症抗争了10年的老战士 , 今年常规复查结果让她更忧心忡忡 , 胸部CT显示两肺新发结节 , 大小1.5cm左右 。
“结节不小啊 , 你的情况需要病理诊断来帮助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啊!”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她和乳腺外科医生面前 , 结节是良性恶性?恶性的话 , 是乳腺癌转移?还是肺内原发肿瘤?不同来源的病灶 , 治疗方案完全不同 。 病理学诊断对叶女士制定诊疗方案至关重要 , 通过手术从肺部取得新发结节病理是最理想的选择 , 及时明确结节性质刻不容缓 。
然而叶女士的右下肺结节位置并非手术损伤相对较小的肺外周结节 , 需要切除的肺组织会比较多 。 “不 , 我绝不再进手术室了!”采取常规胸腔镜微创手术的方式 , 手术虽然不大 , 但对已经抗癌10余年的身体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负担 , 心理上的打击更为巨大 , 她对再次手术十分抗拒 。
心胸外科主任陈彤宇会诊后 , 考虑到叶女士的实际情况 , 决定不采用传统的胸腔镜手术方式 , 而用经气道的新式诊疗方式为叶女士解决困惑 。 完善各项准备后 , 陈彤宇主任团队在麻醉科及放射科配合下 , 在CT室内为叶女士进行电磁导航下经气道肺部结节活检+消融术 。
陈彤宇先利用超细气管镜及超细超声探头结合电磁导航技术 , 将超细气管镜从口腔插入 , 在电磁导航的引导下 , 沿气道精准地到达肿瘤所在部位 。 接着 , 他在气管镜的操作孔内插入超细超声探头 , 确认超细气管镜到达肿瘤部位 。 随后 , 在CT的再次确认下 , 陈彤宇用超细气管镜经气道进行右下肺肿物活检 。 术中快速ROSE病理检查见恶性肿瘤细胞 。 随后沿原气管镜通路立即对该肿瘤结节进行20分钟的微波消融 。
整个活检+消融手术耗时50分钟 , 整个操作过程既精准又微创 , 全程患者均未感到明显不适 。 术后当晚叶女士已能经口进食 , 术后第一天已在病房活动和病友谈笑风生 , 相比传统的胸腔镜手术创伤大为减轻 , 患者的主观体验感如同经历了一次无痛胃肠镜一样 , 经过短暂观察便出院了 。
一周后 , 叶女士的石蜡病理报告显示为浸润性癌 , 符合乳腺癌来源 。 复查胸部CT , 叶女士的结节已显空洞样改变 , 证明微波消融达到“减瘤”的效果 。 乳腺外科医生根据病理结果为其制定针对性的后续治疗方案 , 目前患者恢复良好 。
“呼吸介入诊疗技术是经气道及胸壁对胸内病灶进行的诊治 , 相关诊疗技术可以独立应用 , 亦可联合应用 , 以最小的创伤、最低的风险为患者明确肺结节的诊断 , 同时可以对病灶进行微波、射频、冷冻消融等治疗 , 可以部分替代纵隔镜及胸腔镜活检手术 。 位于肺部中内侧带的结节病灶 , 经气管行活检和消融术是最佳方案 。 对于位于肺部外侧带的结节病灶 , 则选择经皮穿刺活检和消融更为合适 。 ”陈彤宇主任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