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醉酒就相当于轻度肝炎?

一次醉酒就相当于轻度肝炎?
背景
当“液体年轻人”追捧起“早C(Coffe咖啡)晚A(Alcohol酒精)”的新生活风潮时 , 大家有没有搜过“醉酒危害”之类的词条呢?有没有看到“一次醉酒就相当于一次轻度肝炎”这样的说法?这是真的吗?
真相
“一次醉酒就相当于一次轻度肝炎”的说法并不准确 , 缺乏明确的研究证据支持 。
肝病有多种分类 , 病毒、酒精、寄生虫、化学毒物等均可能引起肝病 , 人们熟知的甲肝、乙肝属于病毒性肝炎 。 酒精性肝病大家也比较熟悉 , 它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 , 并不像病毒性肝炎那样具有传染性 。 视其严重程度 , 预后也不同 。
饮酒的确可以导致肝损伤 。 一方面 , 饮酒可能会直接损伤肝脏 , 导致酒精性肝病;另一方面 , 大量饮酒可能会降低机体免疫力 , 合并HBV、HCV感染会导致病毒性肝炎 , 进而损伤肝脏 。
一次醉酒就相当于轻度肝炎?
文章图片
饮酒的确可以导致肝损伤|PxHere/publicdomain
不过 , 一般来说饮酒对肝脏的影响是视饮酒的程度而定的 。 2010年美国肝病学会《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中曾指出:饮用酒精超过每天40克 , 被认为是发展为酒精性肝硬化的阈值;超过每天60克的个体 , 90%发展为脂肪肝;男性超过每天60~80克、女性超过每天20克 , 持续10年以上 , 5%~41%的人可增加肝硬化发生的风险 。 也就是说 , 长期、大量饮酒是诱发酒精性肝病的前提 , “一次醉酒就相当于轻度肝炎”的说法明显弱化了“长期”这个前提条件 , 夸大了酒精与肝炎间的相关性 。
需要强调是“肝炎→肝硬化→肝癌”被喻为肝癌发生的“三部曲” , “晚A”的生活风潮的确有待讨论 , 但“一次醉酒就相当于轻度肝炎”的说法 , 将诱因无限扩大 , 极易误导大众 , 会给饮酒人群、肝病患者及其周围人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
添加剂多的雪糕不安全?
背景
最近 , 不少北方城市开始供暖了 。 在暖气房的加持下 , 很多人开始晒吃雪糕的动态 , 羡慕坏了一众在湿冷天瑟瑟发抖的南方人 。 现在雪糕的种类令人眼花缭乱 , 而除了雪糕的口味与造型之外 , 注重健康的现代人也非常地关注雪糕的成分 。 照比小时候“老冰棍”成分表的简洁明了 , 现在不少雪糕的成分表堪比“报菜名” , 一长串不知所云的添加剂令人望而生畏 。 那么 , 添加剂多的雪糕到底安不安全呢?
一次醉酒就相当于轻度肝炎?
文章图片
雪糕|Pixabay
真相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归根结底要看用了多大的量和吃了多少 , 和使用的品种数量没有必然联系 。
一种食品中含有N种食品添加剂 , 只是意味着要达到生产工艺和口感的要求 , 需要这N种食品添加剂 。 比如 , 雪糕中的乳化剂可以提高原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 降低我们吃到一嘴冰碴的概率;增稠剂可以让原料显得更黏稠 , 使溶化的冰激凌仍然黏附在表面 , 而不是滴得到处都是 。
一次醉酒就相当于轻度肝炎?
文章图片
雪糕|Pixabay
雪糕里出现多种防腐剂的原因 , 也主要是由于不同品种的防腐剂作用机理有差异 , 复合使用的话 , 在抑菌效果上会产生“协同效应” , 达到“1+1>2”的效果 。 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 , 同样的防腐效果 , 多种防腐剂同时使用时 , 总的使用量往往会更少 。 而当防腐剂“单打独斗”时 , 微生物家族反而容易出现“漏网之鱼” 。 如果完全不用防腐剂 , 你的肚子被微生物打败的可能性更大 。
总结来说 , 食品添加剂的问题 , 还是“抛开计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这句科普老话 。 比起戒备雪糕包装上添加剂的数量 , 我们其实更应该警惕包装上商品信息不全或模糊的“三无产品”;比起通过添加剂数量判断”好坏” , 更应该多关注官方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 , 从正规商店购买正规厂家的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