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诊断标准并未改变!医生建议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好血压

(来源:江门日报邑街坊)
日前 , 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等学术机构联合制定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正式发布 , 其中 , 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至≥130/80mmHg的内容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 不少网友表示:“一夜之间就变成了高血压患者 。 ”随后 , 国家卫健委发布消息称 , 高血压诊断标准并未改变 , 仍然是≥140/90mmHg 。
高血压诊断标准并未改变!医生建议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好血压
文章图片
江门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陈颖仪表示 , 不管高血压标准是≥140/90mmHg , 还是下调至≥130/80mmHg , 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大家预防及治疗的理念 。 我们要关注身体 ,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 控制好血压 , 减少由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 保障自身健康 。
高血压诊断标准并未改变!医生建议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好血压】年轻人患病
多跟遗传或饮食有关
采访人员了解到
高血压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
原发性高血压病因至今不明 , 研究认为可能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通常 , 父母存在高血压 , 子女患高血压的几率会增高 , 且随年龄增长 , 风险也会增加 。 而环境因素 , 如高盐高蛋白高脂肪饮食、超重肥胖、吸烟、过量饮酒、长期精神紧张、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俗称打鼻鼾)、一些激素或避孕药等会引起血压升高 。 此外 , 经常熬夜、缺乏体力活动也会对血压升高有一定影响 。
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某一明确疾病引起的血压升高 , 比如部分肾病、内分泌疾病、大血管疾病等 。 对于继发性高血压 , 通过积极药物或手术治疗后 , 是可以得到根治或者改善的 。
高血压诊断标准并未改变!医生建议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好血压
文章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
虽然年龄越大 , 越容易患高血压
但高血压不是老年人的专利
越来越多年轻人发现自己血压升高
甚至已经开始服用降压药物
原因可能跟遗传
或者年轻人平时饮食不规律
熬夜、缺乏运动等密切相关
高血压诊断标准并未改变!医生建议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好血压
文章图片
▲定期自测血压 , 不仅对高血压患者有效,也有助于非高血压人群预防高血压 。
陈颖仪表示 , 年轻人发现自己血压升高时不要太过紧张 , 可以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系统检查 ,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后 , 通过生活习惯调整和药物帮助可以有效控制血压 。
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出现血压升高时 , 小部分人可能不会有感觉或症状;大部分人会出现头晕、轻微头痛(最常见)、肢体麻木、眩晕、胸闷心悸等;有些人还会有严重胸痛、气促、剧烈头痛、肢体瘫痪、泡沫尿等 , 这说明已经有较严重的并发症 。
高血压会对人体血管功能和结构造成影响 , 在长期不被重视的情况下 , 发展至晚期会导致心脏肥大、肾功能衰竭、脑卒中、大血管破裂等并发症 。 相反 , 早期干预可以避免上述不良心脑肾血管事件的发生 。
陈颖仪说 , 高血压是可防可控的 , 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 市民不要因担心可能需要终身服用药物而拒绝接受治疗 。
如果确诊了原发性高血压 ,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分层来确定治疗方案 。 治疗方案有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干预 。 心血管危险分层里包括有肥胖、吸烟、高血脂、糖尿病、器官损害等 。 如果分层为低危 , 医生会优先选择生活方式干预 , 密切监测血压和控制危险因素1—3个月 , 如果血压能维持正常 , 可以继续维持 。 如果血压仍未控制达标或危险分层为中高危的 , 医生会启动药物干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