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食物的态度,藏着你的运气

《饥饿的大脑》中谈到一种矛盾的现象 , 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 , 人类大多数地区结束了粮食危机 , 随之而来的是各地肥胖率不断增长、因为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也不断攀升的现象 。
为了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 , 很多国家出台了各种健康饮食的指导方针 , 食品商也不遗余力地告诉大家怎么吃更健康 。
但是结果却让人失望 。
数据显示 , 大多数国家 , 肥胖症的比例、食物过敏和患糖尿病的人口数量都在上升 , 就连阿尔茨海默症的患病率也在不断提高 。
你对食物的态度,藏着你的运气
文章图片
以美国为例 , 在《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发布后的20年里 , 美国人的肥胖率翻了一倍多 。
而这个指南倡导的生活方式看起来非常健康:饮食多样化、加强锻炼、避免糖摄入过量、钠摄入过量 。
为什么人们关于健康的知识变多了 , 生活方式却没有变得更健康?
为什么我们懂得很多道理 , 却难以改变根深蒂固的饮食习惯?
美国一家招聘网站曾经对三千多名白领进行调查 , 结果显示 , 每四个人中有一个人在工作后体重增加近10磅 , 10%的人胖了20磅 , 这就是“工作肥” 。
导致长胖的三个因素是:久坐、疲惫和压力性进食 。
面对压力时 , 我们会更容易选择高热量的零食 , 甜的、咸的、脆的 , 不知不觉吃了很多 , 最后发现 , 原来我不是饿 , 只是嘴巴很寂寞 。
用吃来满足情绪上的需要 , 而不是身体的需要 , 心理学家范·斯特里恩将其称为“情绪化进食” 。
在没有感到饥饿或是已经吃饱了的时候吃零食;
对某种特定的食物感到热切的渴望;
在吃了足量的健康食物之后仍然不感到满足;
在不饿的时候也想囤积食物;
吃东西的时候感受到情绪放松;
在感到压力的时候喜欢吃东西……
这些都是情绪化进食的表现 。
你对食物的态度,藏着你的运气
文章图片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陈伟讲过一个故事 。
有一本书名字很诱人 , 大概是“100%会成功的减肥秘籍” , 书也卖得很贵 , 要100块 。
有个人买回家 , 认真地寻找减肥秘籍 , 发现前面都是讲别人怎么成功减肥 , 并没有说是怎么做到的 。
直到最后一页上才写了四个字:细嚼慢咽 。
这是不是减肥秘籍?
陈伟医生说:“的确如此 , 吃得多的人 , 往往吃饭很快 , 狼吞虎咽 , 囫囵吞枣 , 大脑还没来得及反应 , 就已经吃多了 。 ”
杨绛先生分享自己的长寿秘诀时就谈到 , 她食量比较小 , 每每吃饭的时候 , 都是细嚼慢咽 。
慢下来 , 才能分清是真的饥饿 , 还是嘴巴寂寞;
慢下来 , 才能享受食物 , 学会和食物合作 。
如何让自己在食物面前慢下来?
《学会吃饭》中讲到“正念饮食”的理念 , 我们知道 , 正念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关注、觉察当下的一切 , 而正念饮食则是为了关爱自己而全身心地关注食物、享受食物 , 意识到身体对于食物的反应 , 从而更好地驾驭食物 。
你对食物的态度,藏着你的运气
文章图片
菲尔图|化学工业出版社
一直以来 , 我们控制饮食的方法都是靠意志力 , 但是意志力总是会败给内心的渴望 。
美食当前 , 意志力告诉你:“我吃一点就好”;内心的渴望却让人停不下来 。
吃还是不吃 , 决定总是在毫秒之间就产生了 , 我们来不及多做思考 , 手就伸了出去 。
接下来就会有一种挫败感:反正我也控制不了自己 , 就不要那么在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