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浦北:小陈皮,“陈”风破浪带来美日子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一两陈皮一两金 , 小陈皮孕育大产业 。
在广西浦北县 , 每年这个时候该县的大红柑生长成熟 , 陈皮丰收季如约而至 。 走进浦北县龙门镇陈皮生产基地 , 清新的柑橘香弥漫四周 , 空地上一筐筐柑橘皮在阳光照射下 , 橙黄亮眼 。 依托小陈皮 , 当地村民过上了美日子 。
广西浦北:小陈皮,“陈”风破浪带来美日子
文章图片
工人正在查看晾晒中的柑橘皮 。 毛丽婷摄
一棵树 , 带富一方百姓
在浦北县龙门镇林塘村 , 大红柑种植历史悠久 , 618棵38年树龄的大红柑树枝繁叶茂 , 见证了林塘村的发展和巨变 。
1967年出生的容家良 , 是林塘村首个从大红柑种植中获益的人 。 17岁开始种植果树的他 , 靠着从事陈皮生产 , 盖起了新房 , 生活越过越舒适 。
“38年前种下一片大红柑果树 , 如今成了家里的‘摇钱树’了 。 ”谈起自家种植的大红柑 , 容家良不禁喜上眉梢 。
在陈皮的经济效益带动下 , 浦北县出台政策引导农民种植大红柑 , 林塘村也于2014年开始了大规模种植 。 作为林塘村陈皮产业发展的“试吃员” , 容家良积极动员村民利用自家闲置荒地山岭种植果树 , 并通过“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集体经济 , 帮助村民申请产业奖补资金 。 2015年 , 全村掀起了种植大红柑的热潮 。
广西浦北:小陈皮,“陈”风破浪带来美日子
文章图片
晾晒中的柑橘皮 。 毛丽婷摄
如今 , 林塘村500多户有95%的村民种植大红柑果树 , 总面积达400多公顷 , 村民年人均增收3万元 , 脱贫户年人均增收1.6万元 , 村集体经济年分红约1.8万元 。
“去年果皮价格高达260元/公斤 , 村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留在家乡发展 。 ”容家良介绍 , 村里有不少村民靠着种植大红柑果树、加工陈皮以及发展林下经济 , 鼓起了“钱袋子” , 现在该村150户村民买了新车 , 130户村民在县城买了房 。
前两年 , 容家良的小儿子容宇也回到了村里 , 接过他手中的“接力棒” , 把自家十亩柑园打理得井井有条 。
壮产业 , 实现群众“家门口”就业
近年来 , 浦北县紧跟市场变化 , 引进新会柑、四会柑种植 , 规划了龙门、平睦、江城、小江、三合、福旺6个镇(街道)建设大红柑种植基地 , 为陈皮产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
“大红柑的果皮可用来制作陈皮 , 小果可加工成胎柑、中果可加工成柑普茶 。 ”浦北县陈皮协会会长陈能浩介绍 , 浦北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 产出的陈皮具有“生态+长寿+富硒”的特点 。
2021年 , 浦北县陈皮产业产值达26亿元 。 今年 , 该县新增种植大红柑面积2.37万亩 , 当前全县种植总面积达7.26万亩 。
一块小陈皮劈出产业新天地 。 如何将产业留在当地 , 让群众在家门口稳稳把钱赚?成了该县陈皮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
为进一步壮大陈皮产业 , 浦北县按照“一名新乡贤引领一个村、一群新乡贤引领一个产业”的发展思路 , 以乡贤搭台、以商招商 , 吸引新乡贤返乡投资建设 。 目前 , 全县陈皮、柑普茶加工企业达到100多家 , 带动务工就业人数2万多人 。
广西浦北:小陈皮,“陈”风破浪带来美日子
文章图片
工人正在检查晾晒中的柑橘皮 。 毛丽婷摄
在龙门镇金浦龙陈皮生产基地工厂 , 来自该镇大坡村的刘凤彰正在娴熟地将大红柑的果皮与果肉进行分离 。
“以前在外边务工 , 一年也回不来几次 , 现在在镇里工作离家只有4公里 , 下班就能回家 , 每月还有固定收入 。 ”刘凤彰介绍 , 如今她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工资 , 能陪伴家人左右 , 生活更加踏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