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壶不看“底”?亏大了

壶友在选择紫砂壶时 ,
大都相对会注意三点一线工型款 ,
壶盖、壶嘴、出水孔都会仔细询问 ,
但对于壶底 ,
注意力大都在底款上 ,
而资深壶友看壶的时候 ,
都会着重看一下紫砂壶的壶底 ,
他们除了底款还看什么?
原来 , 壶底还包含了这么多门道!
无论是壶身、壶把、壶钮都是艺术造型的一部分 , 壶底亦是如此 。 壶底造型随器型变化 , 了解紫砂壶壶底的不同 , 对于了解紫砂壶更有助益 。
01
买壶不看“底”?亏大了
文章图片
壶底类别
壶底有方与圆、凹凸与平、圈足与起脚等 , 大致可分为平底、加底(圈足)、捺底、钉足四种 , 各有特点 。
1)平底:壶底素面 , 无任何加工 , 因无大量茶水承载之虞 , 多为小品 , 如“水平”款式 。
买壶不看“底”?亏大了
文章图片
▲平底
2)加底:在壶身成型时加一道圈足 , 并用脂泥复合嵌接 , 亦称“挖足”加底 , 应视主体造型而设置 。
买壶不看“底”?亏大了
文章图片
▲加底
3)一捺底:捺与摁同义 , 制作省工省时 , 以手指或借助版型 , 用捺底处理圆器造型赶紧利索 , 简练灵巧 , 如一粒珠、木瓜等圆器 。
买壶不看“底”?亏大了
文章图片
▲捺底
4)钉足:它源于铜器鼎足 , 用钉足支架壶体 , 稳而不滞 , 透出灵气 。 型制大小 , 钉脚高、矮、粗、细宜视主体而统一协调 。
买壶不看“底”?亏大了
文章图片
▲三钉足
壶底的四种底 , 是一个广义的总结 , 而用何种底 , 都是制壶艺人根据器型来定 , 除了传统型款传承外 , 也有不少一人推陈出新 , 但一般也都有规律可循 。
02
买壶不看“底”?亏大了
文章图片
壶底规律
千百年来无数紫砂匠人不断的试验与提炼 , 不断演化 , 什么壶型配什么壶底 , 使一些经典壶的壶底有了“定律” 。
买壶不看“底”?亏大了
文章图片
▲『李凤·半月』
壶底与壶嘴、壶把等一样 , 都是分开做好再衔接起来的 。 壶底的粘接制作方式和壶嘴一样 , 有明接、暗接之分 , 一般直方挺直造型的壶宜用明接 , 圆润浑朴的造型宜用暗接处理等 。
此外 , 关于什么壶用什么底 , 一般也是有迹可循的 。 如石瓢壶一般都是三足鼎立 , 传炉壶则是四脚撑起;井栏壶常为加底圈足 , 线圆壶则多为一捺底;供春壶的壶底一般都是不规则的内凹底 , 南瓜壶则是瓜棱线聚向瓜脐 。
买壶不看“底”?亏大了
文章图片
▲『周健·如意宝鼎』
相应因壶底不同 , 在用壶时 , 配个养壶器 , 可避免壶底形成顽固的水渍茶锈 。 摆壶时 , 最好选用木制的壶托 , 端拿时 , 高壶与大壶千万别蹲底 , 筋纹与花形壶底注意别与硬物摩擦 。
看壶底除了型款 , 重中之重且躲不开的还是底章 。
03
买壶不看“底”?亏大了
文章图片
壶底章款
藏壶最忌讳抓过壶底看名头 , 因为大量的假冒壶就是用此招摇撞骗 。 了解底章 , 要追根溯源、知人论世 , 才能为对比鉴别该壶真伪提供有力佐证 。
如顾景舟大师 , 其一生所用底章不少 , 不同时期主用的底章也不同 。
1、1932年(18岁)
墨缘斋、墨缘斋景堂制、景记、景洲、顾景洲 。
买壶不看“底”?亏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