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癌友运动抗癌,为何一人好转,一人病情恶化?一文了解清晰

在病院 , 不同的患者在得知自己患癌后 , 往往都会有不一样的反应:有的人会嚎啕大哭 , 不肯接受事实;有的人则显得很平静 , 就像早有预料一样 。 但无论反应如何 , 当即开展抗癌致癌措施 , 才是当下最需要做的事情 。
好巧不巧的是 , 原本一直都是好朋友的张大叔和吴大叔 , 在结伴参加的一次社区体检中 , 双双查出异样 , 并且后续被确诊为癌症 。 51岁的张大叔 , 被确诊甲状腺癌 , 而55岁的吴大叔 , 则被确诊为膀胱癌 。 结果出来的时候 , 两个老朋友面面相觑 , 不知道是哭仍是笑 。 但“不幸中的万幸” , 两人由于是体检发现的癌症 , 都属于早期阶段 , 治愈的成功率仍是很高的 。
在治疗的过程中 , 为了“万无一失” , 两位大叔决定通过运动的方式 , 来辅助抗癌 , 同时进步身体免疫力 , 降低泛起癌症并发症风险 。 固然运动有诸多好处 , 但是否能抗癌?可能不少朋友依旧抱有怀疑立场 。
运动能不能抗癌?通过研究来告诉你
根据2022年2月《国际癌症杂志》所刊登的一项新的呈文 , 当人体在长时间经历中等强度以上的有氧运动时 , 身体会产生显著的“抗癌趋向” 。
根据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 这是因为身体在运动的过程中 , 会开释出例如白介素-6等能够对基因产生修复作用的物质 , 从而有效抵挡癌细胞的生长 。
为了验证这一理论结果 , 研究招募了50多名存在癌症风险的志愿者 , 在运动前后对他们的血液进行采集对比 。 结果发现 , 运动后血液中的白介素-6有明显的上升态势 。 将这些血液掺入养有癌细胞的培养皿 , 癌细胞的生长效率也的确泛起明显降低 。
由此可见 , 即便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 , 运动也是抗癌的不二选择 。 而且在运动的过程中 , 身体新陈代谢速度加快 , 免疫细胞活性增强 , 免疫力基础变得更好 , 对癌症治疗同样也有所匡助 。
话说回两位大叔 , 就这样开始了他们运动抗癌的计划 , 但是在2年后 , 两人的情况却泛起了不合:
张大爷在2年运动后的一次复查中 , 甲状腺癌的风险明显降低 , 病情好转;
但是患有前列腺癌的吴大爷 , 在复查后的病情却并不乐观 。 两人都持续运动了2年 , 为什么会泛起这样的结果?
两个癌友运动抗癌,为何一人好转,一人病情恶化?一文了解清晰
文章图片
两个癌友运动抗癌 , 为何一人好转 , 一人病情恶化?
通过医生询问两人病史得知 , 固然两人都坚持了2年的运动 , 但仍旧是存在细微不同的 , 而且两者癌症病情不同 , 运动所产生的抗癌效果 , 也会有一定的差异 。
原因一:运动强度不同
张大爷在2年的运动中 , 所选择的运动项目消耗量仍是比较大的 , 大多数是跑步 , 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 , 身体代谢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 运动抗癌的效果也会更明显 。
反观吴大爷 , 固然也坚持了2年运动 , 但只停留在慢跑 , 太极等轻度运动方面 , 实际上的运动效果并不显著 , 抗癌的效果天然也会更差 。
《国际癌症杂志》的实验结果也加以验证:只有在中度以上运动的情况下 , 身体运动量足够 , 白介素等抗癌因子才能更加充分地分泌 , 起到抗癌的效果 。
一般来说 , 例如慢跑 , 游泳 , 骑车 , 跳绳等常规运动 , 属于中度运动范畴 。 以美国癌症协会的研究结果所知 , 白叟每周运动3小时以上 , 对身体的激活和锻炼效果才有所显现 。
两个癌友运动抗癌,为何一人好转,一人病情恶化?一文了解清晰
文章图片
原因二:癌症危险程度不同
固然张大爷的甲状腺癌和吴大爷的前列腺癌都属于早期 , 并且属于相对好治疗的癌症 。 但相比之下 , 吴大爷的前列腺癌在诊断前发展的时间比较长 , 病情相对严峻;而张大爷的甲状腺癌则泛起时间不久 , 甚至通过日常生活调整就能得到有效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