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元支架进医院 2 年后,有医院手术总价涨回集采前( 二 )


除了供应链的供给情况 , 需求端患者的经济水平也影响着支架的需求 。
上海某三甲医院郭汾介绍 , 医院在保证中选产品用量前提下可继续采购其他冠脉支架类产品 。 根据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 , 未中选支架冠脉支架承诺最高供货价为7000元 。 [4]「目前医院使用的进口支架价格在六千九百元左右 。 部分患者在进口和国产选择 , 仍然会选择进口的 。 进口支架价格虽然有下降 , 但相比国产仍高一些 , 补货也比较积极 。 」
百元支架进医院 2 年后,有医院手术总价涨回集采前
文章图片
图源:参考资料[4]
面对短期性的缺货 , 医生的应对方法是支架拼接 。 纳入集采的支架材质均为铬合金 , 不同品牌、型号拼接的支架在临床上拼接使用 。 「医生调整支架植入方式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手术难度 。 不同品牌支架涂层上的药物可能会存在差异 , 但具体后果也不清楚 。 」李军这样解释 。
增长的手术需求 , 减少的手术类型
耗材供应出现临时性短缺的另一面 , 是支架需求量的稳步增长 。
根据天津市医药采购中心发布数据 , 2021年1~8月共使用中选产品110万个 , 使用总量已超过全国全年协议采购量(107万个) , 相较集采前去年同期数量(71万个)增长54% 。 [3]
对比往年手术增长数据 , 本次采购续标的需求量涨幅在意料之中 。 自2009年到2018年 , 中国大陆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例数从22.84万上升到91.52万 , 年增长速率在10~20%之间 。 [5]按照冠心病患者平均置入支架数为1.46个来计算 , 2018年支架的使用总量为133万 , 同2020年报送采购量持平;此次首年续报量超180万 , 仍在预期增速 。
百元支架进医院 2 年后,有医院手术总价涨回集采前
文章图片
图源:参考资料[5]
支架增长背后 , 不少医生切实感受到患者更愿意配合 。 「许多来自农村的患者经济水平不高 , 现在趁着支架便宜也来做手术 。 」北部某市级三甲医院的心内副主任医师刘依清聊到 , 「过去手术中出现并发症 , 或者是调整治疗方案 , 增添支架很麻烦 , 因为一根支架价格上万 , 患者不容易接受 。 现在术中补完支架后 , 术后沟通方便很多 。 」
一根支架带来的影响不止于此 。 集采前 , 支架数量是冠脉支架置入患者总费用的首要影响因素 。 [6]复杂病变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支架和辅助配件 , 在DRGs付费模式下 , 一旦超过限额医院只能自掏腰包 , 做手术亏钱的情况也时常发生 。
不过 , 王成骏也提醒 , 「尽管支架集采后费用下降 , 辅助配件的价格并没有下降 。 」一项北京单中心数据显示 , 集采后尽管PCI手术中支架费用已大幅度降低 , 但目前PCI手术的主要费用仍集中在材料费用上 , 约占58.39% 。 [7]
刘依清则明显感受到部分医生做手术没那么积极 。 遇到手术风险大的复杂病变 , 科室里的医生会建议患者去更好的医院接受治疗 , 或者告知患者 , 让其考虑去心外接受诸如搭桥手术的治疗 。
行医十多年 , 他接触介入手术不过六七年的时间 , 在PCI手术的领域算不上资深 。 科室里的主任过去不愿让他碰这类支架手术 , 集采后他做手术的机会变多 , 一天最忙的时候也要做三四台 。 「算是打破『技术壁垒』 , 有利于年轻医生的成长 。 」
王成骏认为主任掌控手术历练机会的情况在部分地区确实存在 , 集采后可能会影响部分术者的积极性 。 但谈到这个话题 , 他最先想到的还是急诊手术 。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 2018年中国大陆PCI急诊介入治疗占45.9% 。 [5]「毫无疑问 , 急诊PCI是救治急性心脏事件的首选措施 。 然而 , 过去有些地方的急诊手术资源有争夺的迹象 。 急诊患者效益较好 , 算得上是『优质病源』 。 如果能够把院前病源分配关系理顺 , 争取到优质病源 , 无论对科室还是对医院来说都是好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