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药”疑致命,人类击败“老年痴呆”美梦又破灭了?( 二 )


这些都给新一代的Aβ单抗药物治疗阿尔茨海默研发的前景蒙上了阴影 。
事实上 , 仑卡奈单抗的致死风险 , 早有隐忧 。
9月 , 渤健和卫材刚刚公布三期试验成功的消息 , Science就已经刊发文章 , 提醒企业关注该药的五大问题 , 其中之一就是脑出血 。
有研究者指出 , 药物作用于大脑 , 不仅在清除致病的Aβ蛋白 , 也在和老年人常用的抗凝血药“打架” 。 “这将是一个大问题 。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神经学家乔伊·斯奈德曾向Science如此表示 。
在9月份卫材和渤健公布的仑卡奈单抗临床试验数据中 , 提到了使用该药的患者中 , 有12.5%到17%的“淀粉样蛋白相关影像学异常(ARIA)”发生率 。 其中 , 脑出血发生率是最高的 , 达到17% , 而安慰剂组只有8.7% , 且两组出现症状的患者比例是7:2 。
11月29日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刊出了由卫材和渤健资助的一项研究的报告 , 结果显示:在达到终点的三期试验中 , 接受仑卡奈单抗治疗的898名受试者中 , 有5人出现了脑部的大出血;安慰剂组897名受试者中 , 有1人出现了脑部的大出血 。
这也就意味着 , 大多数老年患者将面临一种血液稀释剂(仑卡奈单抗)叠加另一类血液稀释剂(治疗中风时所用药物)而引起脑出血风险 。 使用仑卡奈单抗药物的患者 , 同时使用临床常用的抗凝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 容易形成双倍打击 。
据Science报道 , 患者在接受抢救时 , “身体就像着火了一样” , 她一直尖叫 , 需要七八个人才按得住 。 她去世后 , 医生向家属感叹:“从未见过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如此大规模的出血” 。
尽管两次卫材都否认了患者死亡与药品的关系 , 但也承认要确定仑卡奈单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需要“更长的试验” 。
仑卡奈单抗——这一曾经的“希望之星” , 如今前途未卜 。
“神药”疑致命,人类击败“老年痴呆”美梦又破灭了?
文章图片
“神药”疑致命,人类击败“老年痴呆”美梦又破灭了?
文章图片
图为仑卡奈单抗三期临床试验中的不良事件情况 。 其中 , ARIA-E为脑水肿、ARIA-H为脑出血 。
来自: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
药企的极限挑战
世界卫生组织(WHO)2021年数据显示 , 阿尔茨海默病在全球有5500万患者 。 到2050年这个数字将增长一倍以上 , 达到1.39亿人 。 背后每年仅治疗、照护成本就在6000亿美元以上 , 未来将达到万亿级别 。
阿尔茨海默病因为患者越来越多、负担持续加重、迟迟没有真正有效的药物上市 , 已经成了令准入方、支付方、患者、企业都备加关注的领域 。 对效果明显、安全性可控药物的期待 , 几乎到了望眼欲穿的地步 。
因此 , 即便是有一点希望的产品 , FDA(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是宁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批准上市的 。
在这一领域 , FDA确实已经捅过一次“马蜂窝” 。 渤健开发的第一个Aβ单抗Aducanumab(阿杜卡玛单抗) , 就是FDA顶着专家组几乎一致反对的压力 , 由FDA高层力排众议予以通过的 。 然而 , 这种在监管部门看来已经“非常接近成功”的阿尔茨海默用药 , 在药物经济学家和部分医生来看 , 作用有限 , 且价格昂贵 。
且不说有效性方面的争议 , 就是安全性上 , 已有试验表明 , 阿杜卡玛单抗也有造成脑水肿等问题的风险 。 一项研究显示 , 使用该药的患者中约40%出现了大脑肿胀的问题 , 其中12%可能成为重症 。
为此 , FDA还要求企业给药品贴上标签 , 提醒临床医生注意监测脑水肿问题(ARIA-E , 淀粉样蛋白相关影像学异常-水肿/积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