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虚、寒气重,易老易生病,用好这个养气补血方,强过很多补药

气血虚、寒气重,易老易生病,用好这个养气补血方,强过很多补药

文章图片

气血虚、寒气重,易老易生病,用好这个养气补血方,强过很多补药

人们常说 , “气血虚的人容易老 , 气血虚的人容易病” , 所以 , 人体气血一定要充盈 , 不然病邪就容易找上门 。 所以 , 很多时候 , 人们总是喜欢“吃补药” 。 对于补药系列 , 除了膏方 , 其实还有食药同源的良方 。 对于食药同源 , 其实早在医圣张仲景时代 , 就十分重视 , 不仅提出了一些食疗将息法 , 同时还创立了食药两用的经方 。 要说到医圣张仲景流传的食药两用的良方 , 当归生姜羊肉汤必然有一席之地 。
当归生姜羊肉汤 , 是出自《金匮要略》里的一道奇妙的方子 , 既是治病良药 , 又是食疗良方 , 可以说是医圣张仲景流传出来为数不多的食药两用的经方 。 全方药物组成很简单 , 一如方名所说 , 仅仅由“当归三两 , 生姜五两 , 羊肉一斤”三味中药组成 。 按照原方用法 , 是将这三味中药 , 用水八升 , 煮取三升 , 趁温服用 , 每次三次 , 每次服用剂量为“七合”(相当于现代的140毫升) 。 现代用法 , 除了可以水煎服之外 , 尚可做成药膳 , 还可以起到“冬令进补”的作用 。

当归生姜羊肉汤主要可以起到“温中补虚 , 祛寒止痛”的作用 , 对于它的适应症 , 在《金匮要略》中给了它两个用途 , 一个是治疗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另一个是用于治疗产后腹中?痛 , 以及腹中寒疝和虚劳不足 。 也就是说 , 归纳起来 , 其实当归生姜羊肉汤有两个作用 , 第一个止痛 , 无论是寒疝腹中痛、胁痛、里急 , 还是产后腹中?痛 , 只要是因为寒邪导致的疼痛 , 都可以化裁运用;第二个是补虚 , 张仲景所说的“虚劳不足” , 其实是一个大范围 , 后世医家汪绮石在《理虚元鉴》中 , 将导致虚劳的原因归纳为“禀赋薄弱 , 房劳过度 , 饮食不节 , 大病久病 , 误治失治”这五种 , 可见虚劳不足所涉众多 。
当归生姜羊肉汤是医圣张仲景创立的一个食药两用的经方 , 它的理念依据是来自哪里呢?《黄帝内经》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 而当归生姜羊肉汤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方 。 全方以当归为君药 , 主要起到养血活血的作用;以羊肉为臣药 , 主要起到散内寒、暖经脉的作用;以生姜为佐药 , 主要是起到散寒的作用 。 不过 , 生姜在全方中的地位虽然是佐药 , 但是却必不可少 , 一方面是生姜佐当归 , 可入厥阴而散血中凝寒;另一方面是佐羊肉 , 随血肉有情之品可以入下焦而温散沍寒 。 如果是做成药膳 , 生姜还能起到矫正羊肉腥膻之味的作用 。


对于当归生姜羊肉汤 , 医圣张仲景对它还是颇为重视的 , 还提出了一些加减法 , 比如寒气较重 , 可以加重生姜的剂量 , “加生姜成一斤”;如果是疼痛比较重 , 且伴有呕吐的 , 可以加橘皮二两、白术一两 。 后世医家对当归生姜羊肉汤的加减化裁 , 也有一些新的提法 , 比如寒气很甚 , 可以加肉桂、附子;如果疼痛剧烈 , 可以加乌药、沉香、川楝子;如果兼有气虚 , 可以加黄芪、人参或党参;兼有瘀血内阻 , 可以加桃仁、红花、丹参;如果兼有肝肾不足 , 可以加重当归的剂量 , 另加枸杞子、菟丝子等中药 。

对于当归生姜羊肉汤来说 , 它的核心病机是什么呢?简单来说 , 那是血虚寒凝 , 其实除此之外 , 还有气血两虚、寒乘血分 , 所以 , 归根结底是虚与寒的结合之证 。 在临床中 , 多以腹中绵绵作痛 , 喜温喜按 , 或有胁痛里急 , 面白无华 , 唇舌淡白 , 脉虚缓或沉细等为当归生姜羊肉汤的辨证要点 , 但是当归生姜羊肉汤的适用范围其实重心不在寒疝腹中痛、产后腹中痛 , 而是重心在“虚劳不足” , 尤其是对于现代人劳心劳力、压力较大的状态 , 最容易出现气血两虚 , 寒邪乘虚而入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