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网传“新冠药品清单”刷屏,预防或治疗都不应“照本宣科”

极目新闻评论员屈旌
各种网传“新冠药品清单”刷屏,预防或治疗都不应“照本宣科”】近日 , 多张“新冠药品清单”在网上流传:有“新冠吃药顺序图” , 有所谓“国家卫健委推荐新冠治疗中成药” , 还有一些民间偏方 。 12月4日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囤药”不科学 , 而且没有必要 。 (据12月5日浙江新闻)
连日来 , 全国多地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措施 , 涉及核酸检测、出行、就医等诸多方面 , 不少地方取消了常态化核酸检测 , 放开了购药限制 , 居民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等“四类药品” , 不再需要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实名登记信息 。 所以 , 很多居民都想应时而动 , 在家中囤一些针对性的、疗效好的药物 , 以备不时之需 , 或者是希望通过吃药来预防新冠 , 各式各样的“新冠吃药清单” , 也正是看准了这一需求 , 被立刻炮制出来 , 赚一波流量 。
各种网传“新冠药品清单”刷屏,预防或治疗都不应“照本宣科”
文章图片
网传“新冠吃药顺序图”(图片来源:网络)
其实 , 大家有这样的防治意识和紧张感是件好事 , 如果是靠谱的科普 , 实用科学的信息 , 赚点流量也无妨 。 但是 , 认真讲科学的话 , 吃药从来都不是一件“多多益善”的事 , 对症下药是最基本的原则 。 就以网传清单而言 , 有些药适用于缓和症状 , 有些药只是单纯保健功能 , 有些药可能造成不良反应 , 有些药适用人群非常有限 ,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 , 是否真的感染了新冠 , 出现什么样的症状 , 都会有不同的诊疗手段 , 无论是预防还是居家治疗 , 都不能随意从网上拿一张清单“照本宣科” 。 须知是药三分毒 , 有病乱吃药 , 可能耽误治疗 , 没病乱吃药 , 可能损害健康 , 盲目用药真的使不得 。
这种清单的迅速流行 , 的确也反映出目前民众对于疫情防控的新形势 , 仍在努力地适应之中 , 也仍然存在一些担忧和困惑 。 大家非常想知道要怎样才能周全地保护自己和家人 , 而“备药吃药”似乎成为一种最简易、直接的方法 。 那么 , 既然网上流传的版本太多 , 也不知道靠不靠谱 , 与其靠媒体零散地向专家求证 , 不如由国家权威机构出面科普 , 打消公众疑虑 , 安抚居民情绪 , 也让大家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配合新的疫情防控措施 。
其实 , 国家卫健委一直在根据病毒变异的特点和临床治疗的实践认识 , 发布相应的诊疗方案 , 但从网友们的反馈来看 , 各种野生的“新冠药品清单”之所以得以迅速传播 , 是因为比起严谨、复杂 , 内容众多的诊疗方案 , 宛如购物指南一样的推介和排版方式 , 更加简单易懂 。 不少清单都是分类放出来药品的照片、各种名称、用法用量等 , 有些甚至制出了吃药顺序表格 , 看上去特别“傻瓜” , 更容易被普罗大众所接受 。
所以 , 对于当前重症高风险、普通人群分别如何做好健康防护 , 如何科学地求医问药 , 亟需官方“傻瓜式”的科普 , 帮助大家去正确地认识奥密克戎 , 让居家防护措施更加科学精准 , 能够正确地面对病毒 , 保持良好的心态 , 而不需要靠“囤药”去支撑“安全感” 。
同时 , 各地也是时候再次发挥互联网医疗的优势 , 大力畅通网络问诊的渠道 , 让居民身体不适 , 有所疑虑的时候 , 能够更加方便地、零接触地进行初步问诊 , 从而在新的防控形势下 , 也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 有效阻断病毒传播 。 也只有权威的防控办法清单广泛传播 , 深入人心 , 有效指引 , 大家才能真正做到心里有底 , 遇事不慌 , 健康理性地凝聚起科学防控的强大合力 。